上周三开部门周会,我抱着电脑狂敲键盘,结果领导刚说“这个季度的用户增长要聚焦下沉市场”,我刚打完“下沉市场”四个字,他已经跳到“要联动社区团长做试吃活动”了—手速根本赶不上嘴速,最后散会时我望着满屏零散的关键词,脑子嗡的一声:又要对着录音倒带两小时,耳朵都得磨出茧子。更崩溃的是,上次整理客户访谈录音,我把“复购率提升15%”听成了“1.5%”,差点导致方案出错,被主管拍了桌子。
就在我对着录音文件叹气时,同事小夏扔过来一个链接:“试试听脑AI,我上周用它转了3小时的经销商会录音,直接出结构化纪要,你再也不用当‘人工打字机’了。”我半信半疑打开,发现是个能免费转录音的app,界面清清爽爽没广告,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了一把—结果直接惊到我拍桌子。
第一个让我眼前亮的功能,是实时录音转文字+发言人区分。
周五跟进新项目启动会,我提前打开听脑AI的“实时转写”,刚点下录音键,屏幕上就开始蹦字:领导说“项目周期要控制在60天内”,文字同步出来,甚至还自动标了“发言人1(男性♂️)”;紧接着产品经理插话说“前端开发可能需要额外3天调试”,立刻变成“发言人2(女性♀️)”。整个会议下来,我没敲一个字,屏幕上已经整整齐齐躺着完整的对话记录,连领导中途咳嗽时说的“刚才那段记一下”都没漏。散会时我把转写内容发给大家,运营组的同学瞪大眼睛:“你这纪要怎么这么全?我刚才漏听的‘用户运营节点’你都有?”
更绝的是上周和广东供应商开会,对方张经理一口地道粤语:“呢个方案我哋要再check下终端库存的数据,免得断货。”我本来都掏手机要开翻译软件,突然想起听脑AI有方言识别,赶紧切换到“粤语”模式—结果屏幕上直接跳出“这个方案我们需要再检查终端库存数据,避免断货”,连“check”都自动转换成了“检查”,精准得让我当场“哇”出声。晚上我试了下我妈发来的河南方言语音:“妮儿,家里晒的被子别忘了收,明儿要下雨。”居然也丝毫不差转成文字,我妈还凑过来看手机:“这玩意儿咋能听懂俺说话?比你爸还灵!”
说到智能会议纪要,我现在完全离不开它。上周领导让我整理季度战略会纪要,要是搁以前,我得把录音从头听到尾,把“咱们这个事儿啊得抓紧”改成“需加快推进该事项”,再把零散的内容分点—光改口语化表达就得花1小时。但这次我直接把实时转写的内容导入听脑AI的“纪要生成”,它自动把领导的“先捋清楚用户分层,再搞会员体系”转成“1. 优先完成用户分层模型搭建;2. 同步推进会员权益体系设计”,甚至还加了“关键时间节点:下周三前提交分层方案”—活脱脱一份专业的结构化纪要,我只需要复制粘贴发给大家,主管看了都问:“这次怎么这么快?是不是偷偷加班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AI问答和二次创作。上周我做用户访谈,把录音转成文字后,看着满满三页的对话,根本分不清重点。我试着问听脑AI:“刚才访谈里用户提到的最核心痛点是什么?”它居然直接提取出三个要点:“1. 物流配送时间太长(平均48小时);2. 客服响应慢(半小时未回复);3. 包装易破损(30%用户反馈)”。我又接着问:“能帮我把这些痛点写成产品优化建议吗?”不到10秒,它就生成了一份带数据支撑的建议:“针对物流痛点,建议与本地仓合作缩短配送时效至24小时内;针对客服问题,需增加智能回复关键词库,同时补充晚班客服人员;针对包装问题,更换为双层气泡柱包装,并增加‘易碎品’标识。”我把这个建议直接放进周报里,主管拍着我肩膀说:“这个思路很清晰,下周给你加个项目跟进。”
其实最开始我对“免费app”是有顾虑的—怕广告多、转写准确率低,或者功能受限。但用了两周才发现,听脑AI的技术是真的“藏拙”:它用双麦克风降噪,上次我在咖啡馆和客户谈合作,旁边咖啡机嗡嗡响,还有人在聊奶茶配方,结果客户说的“合同条款要加‘逾期赔付’”居然清晰转成文字,没有一点杂音;动态增益调节更贴心,领导有时候讲兴奋了声音特别大,有时候低头翻资料声音小,它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不用我手动调音量;还有『DeepSeek』-R1技术加持的准确率,我特意用公司的专业录音测试过,1000字里只错了3个词,比我之前用的某付费软件还准。
对了,它的多平台支持也特别戳我—有时候我在公司用网页版转会议录音,回家用手机app接着改,内容自动存在云端,不用传文件;有时候和韩国客户视频会,直接打开多语言互译,对方说韩语实时转成中文,我打中文自动转成韩语,省了我来回切翻译软件的功夫,客户还夸“沟通效率高了很多”。
现在我手机里的录音转文字app就剩听脑AI一个—不是因为它免费,是因为它真的“懂”内容创作者的痛点:不用我熬夜整理录音,不用我费劲改口语化表达,不用我对着零散文字抓耳挠腮找重点。上周我算了笔账:以前每周花在整理录音、写纪要、提炼重点的时间至少5小时,现在只用1小时不到,剩下的时间我能多写两篇公众号文章,或者陪猫玩会儿—这才是打工人最需要的“效率工具”啊。
最后想给大家几个小建议:如果经常开多人会议,一定要打开“发言人区分”,能省超多事后对人的时间;用方言或外语沟通前,提前选好语言设置,别等开口了再切;整理完内容一定要试试AI问答,它能帮你把零散的信息串成逻辑链;还有,记得开云端存储,我上次换手机,所有转写内容都在,没丢过一次东西。
说真的,以前我觉得“录音转文字”就是个“工具”,但用了听脑AI才明白,好的工具不是“帮你做”,而是“帮你省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比如不用再为整理纪要熬夜,能早点回家陪家人;不用再为听不清方言发愁,能更高效和客户沟通;不用再为提炼重点头疼,能把精力放在内容创作本身。
昨天我妈又发了条语音:“妮儿,家里煮了玉米,回来吃啊。”我用听脑AI转成文字,笑着回复:“马上到!”—你看,连家人的关心,都能通过这个小工具,变得更清晰、更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