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棋”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示范项目:以创新传承推动文化自信全球传播
近日,中科华棋(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棋”项目经中国数字非遗课题组严格评审,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示范项目”,同时正式获准成立“中华棋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创始人李华照荣任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落地于广东省体鹰俱乐部。此次成功申报,不仅是对中华棋文化内涵与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更标志着这项融合传统智慧与创新的文化瑰宝正式迈入专业化、系统化传承发展的新阶段。
一、二十余年磨一剑:从个人执着到国家认证
中华棋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创始人李华照的使命感与坚持。作为一名曾历经军旅锤炼、政府履职的退休干部,李华照将后半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棋的研发与推广。
早在2001年,他就开始系统整理中华传统棋艺精髓,融入《周易》《孙子兵法》《博弈论》等东西方智慧,逐步构建起包含太极、四喜、五行、八卦等36种子棋种的完整体系。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其团队研发的“海宝棋”获全球华人创新奖,成为中华棋发展的关键节点。此后,中华棋陆续申请国家30余项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著作权),成中国老龄产品博览会唯一服务类金奖,2018年获的“中国好项目”称号,李主任更是荣获“非遗工匠”殊荣。
二、哲学为根,教育为用:中华棋的多元价值体系
中华棋的核心魅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应用价值。其棋盘设计以天地人太极为核心,融合几何数理与传统图腾,31个棋位对应一个月天数,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
(一)哲学内涵深厚
中华棋将《易经》的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八卦方位等抽象哲学理念转化为可视、可玩的棋局规则,使对弈者在运筹帷幄间领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育功能显著
作为创新教育工具,中华棋覆盖全年龄段用户。其“一棋盘多棋种”设计极大降低学习成本,同时锻炼逻辑推理、战略规划、情绪管理等核心能力,成为学校、家庭、社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跨文化桥梁作用
中华棋采用国际通识的符号系统(如五星、圆线等),打破文化隔阂,成为文明对话的媒介。其已注册多个国际域名,并获“国礼”殊荣,为文化出海奠定基础。
三、六大赛道协同: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生态
中华棋项目创新提出“文、教、品、娱、赛、健”六大赛道协同发展模式:
文:以文化传播为核心,开发教材、出版物与文化衍生品;
教:进入学校、社区、教育体系,开展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
品:研发智能棋具、文创产品等实体商品;
娱:结合电竞、元宇宙等新技术,开发数字娱乐产品;
赛:打造多层次赛事体系,从社区赛到国际邀请赛;
健:探索棋类活动与脑健康、心理调节的结合点。
这种多赛道协同模式,既保障了文化传承的纯粹性,又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传统文化IP的创新转化提供了示范。
四、未来规划:研究中心与系列活动的全新布局
以此双重认证为新起点,中华棋项目公布了一系列未来发展计划:
成立“中华棋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该中心将依托广东省体鹰俱乐部、中国数字非遗课题组广东站、广东体育文化传承研究院的平台、广州市科技与体育协同发展中心等资源,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工作。中心将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中华棋文化内涵,完善规则体系,开发标准化课程。
举办邀请赛及系列讲座:计划于近期启动“中华棋邀请赛”,同时开展“中华棋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中华棋。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棋类教育与脑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探索中华棋在认知训练、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五、文化使命:从中国智慧到世界共享
李华照表示:“中华棋的使命是‘让全世界轻松学习华夏文明智慧’。我们希望通过中华棋这一媒介,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理解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随着中华棋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系列活动的开展,这项承载着中华智慧的文化瑰宝,正以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式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外文名片,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