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这趟高速列车,谁才是背后真正的动力引擎? 不是那些台前光鲜的整机品牌,而是藏在幕后的核心零件商。 2025年行业迎来爆发拐点,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但一个反常识的现象是:卖零件的可能比造整机的更赚钱,技术壁垒也更高。
卧龙电驱、领益智造、三花智控、金发科技这四家供应商,正在用完全不同的玩法卡位这条千亿赛道。
卧龙电驱堪称人形『机器人』️圈的“人脉王”。 它不光是全球电机领域的老江湖,更通过参股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把关系网织得又密又牢。 旗下希尔『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集成领域深耕多年,技术底子扎实。 它还和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手搞关节模组研发,连“领航者2号”这样的项目都用它的主机。 但卧龙也有自己的烦恼,二季度净利率维持在10%左右,在四家中排第二,不算低但也没到顶尖。 更让人担心的是总资产周转率,半年才0.3次,钱在手里捂得发热才花出去,效率确实是个问题。 虽然抱紧了头部『机器人』️公司的大腿,但电机业务至今仍严重依赖传统工业,『机器人』️相关营收占比还没完全起来,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领益智造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这家全球消费电子精密零件出货量第一的代工之王,跨界玩起『机器人』️零件相当溜。 关节模组、充电器、散热方案全都能拿下,还在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摘得两金一铜,实力露了一把脸。 它的资产周转速度飞快,二季度总资产周转率达到0.51次,和金发科技并列第一,典型的快进快出模式。 不过赚钱能力就显得有点弱了,净利率只有5%左右,在四家里排第三,相当于每100块收入只能赚5块钱,简直像在卖白菜。 『机器人』️业务现在还处于拼命砸钱研发的阶段,能不能持续赚钱还是未知数,像个跨界网红,流量有了,变现之路还长着呢。
三花智控是四家里面最会赚钱的选手。 原本是全球制冷控制元器件和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巨头,悄悄切入了『机器人』️机电执行器领域,搞出了轻巧、精度高的小零件。 就连F-35战机的热管理系统都用它家的产品,军工级技术确实不是吹的。 二季度净利率高达13.15%,遥遥领先其他三家,每100块收入能赚13块。 而且负债率还是四家中最低的,财务结构稳得一批。 不过三花也有自己的挑战,『机器人』️业务占整体收入的比重还很低,主要还得靠传统制冷零件吃饭,属于闷声干大事的类型。 机电执行器领域强手如林,特斯拉、波士顿动力这些大佬都在搞自研,未来的压力不小。
金发科技玩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 作为国内改性塑料的老大哥,手机壳、汽车内饰很多都是它家的产品。 在『机器人』️材料上,金发搞出了名堂,研发的PPA和PEEK材料解决了『机器人』️零件耐温、耐磨的痛点,连机器狗都用上了它的材料,技术确实卡在关键点上。 财务策略上金发相当激进,权益乘数做到3.06倍,四家里最高,相当于借了3倍的钱来扩张,野心不小。 但它的盈利能力却是四家最弱的,净利率只有3%左右,100块收入只能赚3块,全靠高周转和高杠杆硬撑,透着一股赌徒心态。 材料业务受上游石油价格影响很大,成本波动厉害,而且『机器人』️材料市场份额还没完全起来,随时可能被同行挤兑。
这四家企业的命运和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紧紧绑在一起。 特斯拉2025年产能打算突破20万台,上海超级工厂单月产能已经冲到5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38%的份额。 优必选的Walker X系列通过硬件、系统和内容的三维生态布局,在教育市场市占率稳居中国第一,达到63%。 小米CyberOne更是以9999元的低价杀入消费级市场,预售首周订单就破了10万台。 这些整机厂商的爆发,直接拉动了对核心零件的需求。
不过这个行业挑战也不少。 技术迭代太快,今天的主流明天可能就过时了。 估值泡沫也不小,整个板块平均PE高达70倍,有些企业甚至被炒到288倍。 地缘政治的风吹草动也会带来扰动,『芯片』禁运、海外设厂风险都是潜在的黑天鹅。
说到底,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是单点技术的竞争,而是算法、供应链、场景数据的综合较量。 未来五年,谁能把成本压到1万美元💵以下同时实现跨场景通用性,谁就可能主导全球市场。 卧龙电驱、领益智造、三花智控、金发科技这四家零件商,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奔向这个目标。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