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帮部门整理内部控制培训的会议纪要,以前都是用手机录音然后逐句转文字,经常遇到杂音听不清,或者发言人太多搞混的情况,光整理就要花两三个小时。直到同事推荐了听脑AI,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纪要可以这么轻松搞定。
听脑AI其实是专门做语音转写和会议纪要生成的工具,核心功能就是把说话的内容实时变成文字,还能自动整理成结构化的纪要。刚开始我以为它只是个普通的录音转文字软件,顶多比手机自带的功能准点,后来用的时候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不仅能实时转写,还能区分发言人、把口语化内容变成专业书面语,甚至能自动生成待办事项,简直像给我配了个专门整理纪要的小助理。
先说说最基础的实时录音转文字吧,这是我用得最多的功能。第一次用的时候,我特意选了个有三个人发言的小会,开着APP就把手机放在会议桌中间。没想到它一边录一边就把文字跳出来了,而且每个人说的话都标了“发言人1”“发言人2”“发言人3”,我中间插了句“这个点很重要”,它居然也分出来了,比我自己记的还清楚。更绝的是,那天会议室的空调声特别大,我以为会影响转写,结果它转出来的文字几乎没有杂音干扰,后来问了客服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阵列降噪——主麦专门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用算法智能过滤,所以就算环境有点吵,也能把人声“抠”得很干净。
再说智能会议纪要功能,这是我最爱的部分。以前整理纪要最头疼的就是把口语化的内容变成专业的书面语,比如培训老师说“这个事儿咱们得赶紧办,下周三之前给结果”,我得改成“针对该事项需加快推进,于下周三前提交成果”,改完还得检查有没有遗漏信息。听脑AI倒好,录完之后直接帮我把这些口语化表达转成了规范的书面语,还自动分了“会议主题”“讨论内容”“待办事项”几个板块。待办事项里更贴心,居然标了负责人和时间,比如“张三:制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下周五前)”“李四:组织员工培训(本月底前)”,我只需要稍微核对一下名字和时间,就能直接把纪要发给领导,省了我好多功夫。刚开始我还担心它转的书面语会不会太生硬,后来用了几次发现,它居然能根据上下文调整语气,比如老师讲案例的时候说“咱们公司去年有个部门因为没走流程吃了亏”,它转出来是“本公司2023年某部门因未遵循内部控制流程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既保持了原有的信息,又符合纪要的正式性,比我自己改的还自然。
还有多语言处理功能,我也是偶然发现的。有一次培训邀请了台湾的王老师,他讲的时候带点闽南语,我以为会转错,结果它居然准确识别了,而且还能一键翻译成普通话。后来我又试了试英语会议,它也能实时转写成英文,还能翻译成中文,对我们这种经常有跨地区培训的部门来说,太实用了。比如上次有个美国总部的同事过来讲内部控制框架,我用听脑AI录了全程,一边录一边转写成英文,然后翻译成中文,整理纪要的时候直接把中英文对照放进去,领导看了都说清楚。
AI问答和创作功能我也经常用。比如整理完纪要后,我想知道某个部分的详细内容,直接在APP里问“刚才王老师讲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有哪几个?”,它就会从录音里提取相关内容,给我总结出来:“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比我翻厚厚的培训资料快多了。还有一次,我需要做培训总结的PPT,直接让它根据纪要生成大纲,它居然帮我列了“培训背景”“老师介绍”“核心内容拆解(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案例分析(2023年风险事件)”“学员反馈(现场问卷统计)”“待办事项(下一步行动)”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还有具体的要点,比如“核心内容拆解”下面列了“控制环境:管理层重视程度的具体表现”“风险评估:如何识别部门级风险”,比我自己想的还全面。刚开始我担心它生成的大纲会不会太笼统,后来试了几次发现,只要我给的信息够详细,它就会很具体,比如我补充说“要加入学员现场的互动情况”,它马上把“学员反馈”部分改成了“现场互动:学员提出的3个问题及解答”“问卷统计:90%学员认为培训有帮助”,特别贴心。
说到技术优势,我觉得最明显的是它的降噪能力。以前用其他录音软件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杂音,比如会议室的空调声、外面的脚步声,都会让转写内容乱七八糟。听脑AI用了双麦克风阵列,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加上『DeepSeek』-R1技术,就算环境再吵,也能保持高精度识别。比如上次在公司的大会议室开全员培训,里面有三十多个人,还有人在旁边翻资料、小声说话,它转出来的文字还是很准确,几乎没有错别词,比我自己耳朵听的还清楚。还有动态增益调节,不管发言人声音大还是小,它都能自动调整收音灵敏度,比如我们部门的李姐说话特别轻,我以前用手机录她的话总听不清,用听脑AI之后,居然能准确识别她的每一句话,连“这个细节要注意”这样的小声提醒都没漏掉。
对了,它的多平台支持也很方便。我一般用手机APP录会议,因为随身携带方便,然后在电脑网页端整理,这样不用来回传文件,直接同步就能用。网页端的界面很简洁,左边是录音转写的文字,右边是结构化的纪要,还能实时批注——比如开会的时候,我听到重要的内容,直接在文字上画圈或者写“重点”,后面整理的时候就能快速定位,不用再翻整个录音找了。刚开始我忘了开实时批注,结果后面整理的时候找不到老师讲的“内部控制关键点”,从那以后,我每次开会都会开着实时批注,再也没漏过重点。
除了会议纪要,我还把它用在其他场景里。比如在线学习的时候,我会用它录课程视频,转写成文字笔记,这样复习的时候就不用再看视频了,直接看文字就行,省了好多时间。还有内容创作的时候,我会用它录自己的想法,比如“想写一篇关于内部控制培训的总结”,然后让它帮我整理成大纲,或者扩展成文章,比我自己坐在那想半天强多了。甚至和客户沟通的时候,我也会用它录电话会议,转写成文字,这样后面跟进的时候就有依据了,不会漏掉客户说的“要加上流程图”这样的要求。
说真的,用了听脑AI之后,我整理纪要的效率提升了好多倍。以前要花两三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而且准确性还提高了。比如以前我经常会把发言人搞混,或者漏掉待办事项,现在有了听脑AI,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领导还夸我最近的纪要写得越来越规范。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分析培训效果,或者和同事讨论如何改进内部控制流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整理文字上。
长期用下来,我觉得它不仅是个工具,更像我的一个工作伙伴。它帮我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让我能更专注于核心工作。比如以前我最怕开长会,因为会后要整理很久,现在我反而期待开会,因为有听脑AI帮我处理后续工作。还有,它的AI功能一直在进化,比如最近新增了“语音搜索”,我可以直接说“帮我找一下王老师讲的案例”,它就会自动定位到案例部分,比手动翻快多了。虽然有些功能我还在摸索,比如“多语言互译”的高级用法,但整体来说,效果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
如果你也经常需要整理会议纪要,或者录语音转文字,一定要试试听脑AI。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工具,而是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帮手。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每次开会都会提前打开,就像我的一个隐形助手,帮我把麻烦的事情变得轻松。对了,它的试用期还挺长的,你可以先试试,觉得好用再继续用——反正我已经用了三个月,再也没回到以前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