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与未来的双向奔赴
——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全景纪实
【科技赋能下的视听盛宴】
8月22日至24日,一场以"科技重构光影 畅想明日世界"为主题的影视盛典在创新之城雄安璀璨绽放。这场由北京国际电影节延伸而来的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不仅展映了全球顶尖科幻力作与北影节历年获奖佳片,更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到数字影像艺术的无穷魅力。组委会特别提供的现场照片显示,观众们正全神贯注欣赏展映作品。
【颠覆传统的艺术体验】
8月23日午后,雄安华润绿色建筑展示中心内人头攒动。AIGC科幻展映单元中,由韩松经典小说《地铁》改编的AI短片引发热烈讨论。影片描绘了一列永不停歇的地铁中,乘客逐渐异化的惊悚旅程。"2001年北京暴雪时地铁场景启发的这个黑暗科幻故事,经AI重构后更具视觉震撼力!"观众王敏兴奋地表示。这部作品完美诠释了科技如何为传统叙事注入新生。
【多元活动的创意矩阵】
为期三天的活动设置了四大核心板块:
1. "天坛奖"精选展映
2. 科幻短片竞赛路演
3. AI影像特展
4. 颁奖盛典
北影节组委会副主任崔岩强调:"我们依托雄安'未来城市'的定位,推动影视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在特别展映环节,《云霄之上》等影片的创作团队亲临现场,揭秘从剧本构思到镜头设计的全过程。其中,荣获北影节两项大奖的《大风杀》引发热议,『制片人』薛亮详细解析了片中象征苦难的沙暴特效设计理念。
【技术革新的创作革命】
当AI短片勾勒虚拟世界轮廓,当科幻叙事预言人机共生,这场盛典清晰展现了科技如何拓展艺术边界。参赛作品《熵裂种籽》探讨永生议题时,引发了科幻大家王晋康与主创关于端粒酶科学原理的深度对话。在17部获奖短片中,《新世界的边缘》等作品巧妙运用AI技术,主创森川表示:"科技让幻想可视化,降低了创作门槛。"
【城市与影像的共生共荣】
导演徐一超惊叹:"五年前在规划馆见到的概念建筑,如今已在雄安拔地而起。"他的作品《黑门》正是以雄安未来图景为蓝本。资深『制片人』王佳任特别推崇"金芦苇"和"城市之眼"的建筑美学:"这些地标本身就是绝佳的科幻场景。"青年导演刘泰风则感叹:"这座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比电影更精彩的创新故事。"
从智能路网到地下管廊,雄安的每个角落都跃动着未来气息。正如报道所示,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更是孕育科幻创作的沃土。光影记录城市成长,科技启迪艺术创新,在这片热土上,每个梦想都在拔节生长。(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郝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