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超支300%?FinOps让每一分云预算花在刀刃上
“某地级市政务云年度预算告急:原本计划1200 万的云资源经费,年底核算时实际支出飙到3840 万,超支320%!可翻遍报表,没人能说清到底哪些虚机在‘空转’、哪些存储在‘躺平’——社保查询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共用一个资源池,连各自占了多少成本都算不明白,更别提优化了。”
这是近期某政务信息化研讨会披露的真实案例,也道出了多地政务云运维团队的共同焦虑:云资源越用越多,预算窟窿越填越大,“看不见的浪费”正在吞噬宝贵的政务信息化经费。
《政务云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要求
政务云超支,其背后的成本失控风险已引起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当前85% 的政务云单位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于40% 的情况—— 某区政务云的 200台虚机中,有68 台长期处于“CPU 利用率低于10%” 的空转状态,一年浪费经费超300 万;某省级政务云的存储资源中,25%是 “存放3 年以上未访问”的冗余数据,却仍在持续产生存储费用。
更关键的是,财政部2024 年出台的《政务云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所有政务云必须实现“成本可视化”,建立“预算 - 监控- 优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这意味着“拍脑袋花钱、糊涂账核算”的时代彻底结束,政务云运维团队必须掌握FinOps 能力。
传统云成本管理工具“先天不足”
深究政务云超支的根源,并非“资源用得多”,而是传统云成本管理工具的“先天不足”。
首先是成本核算与业务价值脱节,传统工具仅能统计“某台虚机花了多少钱”“某块存储用了多少G”,却无法关联“这台虚机支撑了多少笔社保缴费”“这块存储服务了多少群众办事”。某政务云曾出现“档案管理系统(非核心业务)占用40% 资源,却仅处理每日500 次查询;而社保缴费系统(核心业务)因资源不足,高峰时频繁卡顿”的怪象,就是因为无法区分业务优先级,优化时“不敢动、不会动”。
其次是动态调整能力缺失,政务业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每月 1-5号是社保缴费高峰,每月底是政务报表统计高峰,但传统云资源配置多为“静态固定”,高峰时资源不够用,低谷时资源空转,某地级市仅“社保缴费高峰临时扩容不及时,低谷未缩容”这一项,一年就多花了280 万。
最后是成本审计效率低,传统工具需要人工汇总虚机、存储、网络等多维度数据,月底对账要耗时5-7 天,且容易出现统计误差,某区曾因人工算错资源使用量,导致多付云厂商120 万,事后追讨耗时3 个月。
全链路监控+ 业务价值关联
勤源政务云FinOps 平台以“全链路监控 +业务价值关联”为核心,彻底破解了政务云成本失控难题,实现“每一分预算都花在刀刃上”。
其核心优势在于“技术指标 + 业务价值”的双维度核算体系 :通过“一个探针监控全部业务”的智慧探针技术,无需在各业务系统重复部署工具,仅需在政务云核心节点布置一个探针,就能实时采集虚机利用率、存储使用量、网络带宽等技术数据。
同时自动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关联“办事量、用户数、业务类型”等业务指标 —— 比如清晰统计“社保缴费系统每处理1 万笔业务,消耗多少云资源、产生多少成本”“档案查询系统每存储1 万条数据,年均成本多少”。
某省级政务云应用后,首次实现“核心业务(社保、医保)与非核心业务(政务公开、政策解读)的成本精准拆分”,发现非核心业务存在35% 的资源浪费,优化后年节省经费980 万。
更关键的是,勤源平台具备动态预算调整与智能优化能力。针对政务业务的周期性波动,平台可基于历史数据设置“自动扩缩容规则”:比如每月1-5 号社保缴费高峰前,自动将相关虚机CPU 核数从4 核扩容至8 核,高峰结束后2 小时内缩容回4 核。
针对存储冗余问题,平台会自动识别“3个月以上未访问数据”,提醒运维团队迁移至低成本归档存储。某市政务云采用这套方案后,云资源利用率从35% 提升至72%,年节省经费1500 万,且每次调整都能生成“成本优化报告”,清晰记录“调整前资源状态、调整措施、节省金额”,完全符合财政部“成本可追溯、优化可量化”的要求。
此外,平台还内置了“政务云成本分析模板”,支持按部门、按业务、按月份自动生成成本报表,月底对账时间从7 天压缩至1 小时,审计时可直接导出合规报表,大幅减轻运维团队的统计压力。
推动“政务云成本治理”
对于正面临预算压力的政务云运维团队,可按三步落地勤源FinOps 方案:
第一步,开展3 个月资源使用审计,用勤源成本分析工具全面扫描政务云资源,重点统计“虚机空转率、存储冗余率、核心业务资源占比”,某区通过审计发现“60 台虚机CPU 利用率长期低于8%”,直接关停后每月节省15 万。
第二步,划分业务资源池,将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核心业务划入“高优先级资源池”,保障峰值时资源供应;将政务公开、政策解读等非核心业务划入“弹性资源池”,允许低谷时缩容,某地级市划分后,非核心业务资源浪费减少40%。
第三步,配置动态优化规则,结合业务高峰规律(如每月初社保缴费、每季度末统计报表),设置自动扩缩容触发条件,同时绑定成本预警—— 当某业务资源使用超预算80% 时,自动推送告警并建议优化措施,某省通过这一步,提前避免了3 次超支风险。
近期,“政务云成本治理”成为各地『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财政部多次强调“政务云要坚持‘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江苏、山东等地已率先开展政务云FinOps 试点。
勤源政务云FinOps 平台凭借“适配政务场景、符合政策要求、效果可量化”的优势,已在10多个省、市的政务云落地—— 从 “成本糊涂账”到 “每笔支出可追溯”,从“静态预算” 到“动态优化”,勤源用全链路智能运维技术,让政务云成本管理从“被动控费” 转向“主动增效”。对于政务运维团队而言,FinOps不是“省钱”,而是 “把钱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