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比赛现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领域赛项备受瞩目,展现了我国新职业技能人才的全新风貌。图为9月20日,选手在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比赛中。 (今日霍州发)
□ 本报记者 黄红芳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9月23日晚在河南郑州闭幕。作为我国规格最高的职业技能赛事,大赛采用“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同期举办的技能展示交流、绝技绝活展演、技能培训小课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现场观摩。
“绝技绝活”和技能展示项目,在绽放技能魅力的同时,也展示出所在行业广阔的就业前景。眼下正是秋招旺季,希望这些超人气项目能给迷茫中的求职者带来启发。
战略产业就业空间广
大赛现场随处可见的智能『机器人』️抢尽风头。这边,一群观众围着刚刚搬完三箱矿泉水的『机器人』️喊“后空翻”“握个手”“转个圈”,『机器人』️每一个精准动作都会引来围观;那边,一群人形『机器人』️按照观众要求整齐地跳舞、打拳,同样引来掌声和闪光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把这些有求必应的“家伙”当成了朋友,在『机器人』️面前边挥手边不停地喊“你好、你好”。郑州市黄河路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姜侨特和同学们现场体验了仿真『机器人』️后表示,自己以后要设计出更加智能的产品,“让他帮我做任何我不想做的事情。”
“人工智能+”开启“万物开窍”新未来,其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加广阔。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现场提供『机器人』️展示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周闯闯表示,一提到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很多人就觉得很高端,从业者非博士就是硕士,其实除了基础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具体生产、运维链接千行百业,很多岗位本科生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职技院校生完全可以胜任。
此次大赛更是瞄准新科技新产业需求,新增区块链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数字孪生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业视觉系统运维等17个新职业竞赛项目。
美丽产业“钱”景无限
“没想到穿戴甲这么受欢迎,第一天带到展台的200多副被一抢而空,觉得货品带少了。”穿戴甲作为江苏的特色品牌项目,在大赛现场进行展示,深受爱美女士青睐,让负责此项目展示的东海县大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轩措手不及。
穿戴便捷、价格亲民、款式时尚的手工穿戴甲这几年迅速走红,短短几年成长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其中70%的手工穿戴甲产品出自东海县,目前当地手工穿戴甲产业已吸纳就业人员超过5万人。
“一些大学生虽然喜欢穿戴甲,但自己并不愿意从事该行业,感觉有点低端,其实穿戴甲的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李轩表示。他自己就是学美术设计的本科生,和他一起打拼的团队成员中也有不少是本科学历,“我们产品推陈出新需要有文化、有想法的高学历人才加盟。”李轩说,如果能按照企业需要设计,『设计师』月薪过万不是问题。
随着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捧,汉服、古装造型等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南一些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时代潮流,现场展示的千年华裳·古装造型秀吸引众多爱美女士亲身体验,一顶发饰、一件仿古饰品,都让人爱不释手。
传统中医产业显魅力
9月21日下午,河南省新郑市57岁的张丽坐了一小时车赶到现场,排队半个小时只为亲身体验扬州敲背术。“女儿昨天体验过之后,感觉特别好,叫我一定要来感受。老师傅‘拍捶拿捏’,手劲柔中带刚,我哪里难受直接就能被摸出来,敲背后感觉身体有一股热流。”张丽说,敲背术是个技术活,既能放松又能保健。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琴介绍,扬州传统敲背术是扬州沐浴文化的经典技能,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在人体穴位上运用点按、揉推、敲拍等各种手法,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劳损。目前,当地已建立标准化的评价规范,“背部敲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证书已在人社部备案,优秀的从业师傅月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扬州敲背术已带动就业创业1.2万人。
同样受追捧的还有湖北省劳务品牌蕲春艾灸师。整个活动展示期间,展位前一直被年轻人包围。为了不让前来体验的观众失望,展台5个艾灸师每天从早忙到晚,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