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9月19日至21日,2025全国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大会以“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培育低空经济新动能”为主题,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作题为《智能『机器人』️与拟人『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他系统阐述了智能『机器人』️与低空经济的发展体系,指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掌握视觉感知、大数据学习、路径规划、群智决策等关键技术,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从空域管理、飞行器制造、电子控制到安全技术的完整技术支撑体系,并通过资源拓展、人才培养、硬件建设、软件算法研发和云服务平台打造等维度,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智能化、系统化的未来产业格局。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邓中亮作题为《导航通信深度融合与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通过北斗系统与5G/6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度结合,我国已在通导融合定位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覆盖多种复杂环境,针对低空经济多模态、高密度、高频次的特点以及在物流、文旅、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出了以构建“北斗+5G”时空基准并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来解决当前“叫不到、看不见、管不住”等管控难题的方案。
教育部职教发展中心国际处副处长杨广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副主任熊燕舞,中原工学院校长夏元清,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低空经济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华,亿航智能集团副总裁侯石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岳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适航研究院院长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发展中心资源部主任邬郑希,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刘昭琴,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纵横无人机学院院长杨锐,分别作报告。
会议期间,多项低空经济产教融合项目成功落地,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京津冀低空经济产教虚拟教研室正式成立,该虚拟教研室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低空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参与。虚拟教研室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低空经济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同期举行的低空经济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及低空经济产教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了低空经济“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合作各方将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低空经济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9月21日,参会代表深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多个高水平实训基地与教学中心,实地考察与感受产教融合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教育成果。重点考察了包括无人机应用技术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无人机全产业链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无人机研发制造中心等在内的多个实训基地,同时参观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鲁班工坊国际教学中心、“钟鸣盛世”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等多个教育教学场所。该学院全面展示了通过搭建虚实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场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系统布局。参会代表们表示,这种沉浸式、开放型的实训基地为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拓宽了院校和企业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的视野。
通讯员 宋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