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数字化』办公顾问的,平时帮客户梳理流程时,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整理会议录音太费时间了”——明明开了一小时会,光把内容转成文字就得花两三个小时,还总漏重点。直到上个月,一个做媒体的朋友给我推了听脑AI,说“你试试这个,我现在采访稿都靠它”,我才发现原来语音转文字能这么省心。
刚开始用的时候,我还怕会不会很复杂——毕竟以前用过一些工具,要么需要下载客户端,要么步骤繁琐。结果打开听脑AI的网页,首页就一个大大的“上传录音”按钮,点进去选了我上周的客户会议录音(mp3格式),然后就没管了。等我泡完一杯茶回来,居然已经处理好了!大概也就3分钟吧,我盯着屏幕愣了一下:这也太快了?
后来我才慢慢摸清楚它的功能设计有多贴心。它不是简单地把语音转成文字,而是会“智能优化”——比如把我客户说话时的口头禅“那个”“嗯”自动去掉了,还把重复的内容合并了,像“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接下来要做的是……”,直接变成了一句通顺的话。更厉害的是,它能自动识别关键词,比如“项目 deadline”“预算调整”(哦对,这里说的预算是客户提到的内容,不是工具本身的费用,别误会),这些词都被标成了红色,一眼就能看到重点。我赶紧把文字发给客户,他回复说“这次的记录比以前全多了,重点也清楚”,我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以前我得反复听三遍才敢把记录发出去,现在居然不用改就能用?
再后来,我开始把它用到更多场景里。上周帮人力资源部整理候选人访谈录音,以前要边听边记,有时候候选人说话快,我得倒回去反复听,现在用听脑AI,上传后直接生成文字,还能自动区分说话人——比如“候选人:我之前做过三个项目……”“HR:那你对团队协作怎么看?”,简直像有人帮我做了初步整理。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说,现在他们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分析候选人的回答,而不是埋在文字里找信息。
还有一次,我去给一家高校做培训,现场录了课,本来想课后把内容转成笔记发给学员,结果用听脑AI处理后,不仅文字准确,还自动加了段落分隔,把我讲的“『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工具应用的五个误区”都标了小标题。学员收到后说“比我自己记的笔记还全”,我当时就想,这工具要是早有,我以前做培训也不会累得手酸了。
说到准确程度,我特意做了个测试:把一段有方言口音的录音传上去(我老家是湖南的,有时候说话会带点乡音),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没出错!后来问了客服才知道,听脑AI的语音识别模型覆盖了多种方言和口音,而且还在不断更新——这对我们这种经常和不同地区客户打交道的人来说,太实用了。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用的时候也遇到过小问题:有一次我上传了一个wav格式的大文件(大概500M),网络有点卡,进度条停在80%不动了,我以为要重新传,结果过了几分钟居然自己恢复了,处理结果也没少内容。还有一次,我没注意录音里有背景噪音(比如空调声),转出来的文字有几个词不准,后来客服提醒我“尽量用清晰的录音,或者提前降噪”,我试了一下,果然好多了。
用了一个月后,我发现听脑AI还有个“隐藏优势”——长期用的话,它会慢慢熟悉你的说话习惯。比如我说话有点快,而且喜欢用“其实”“对吧”这样的连接词,现在转出来的文字几乎不用改,连我习惯性的停顿都能准确识别。我给客户推荐的时候,他们说“以前用别的工具,每次都要改半小时,现在用这个,直接就能用”,我听了特别有成就感——这不就是我们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吗?把重复的工作交给工具,让人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
现在我给客户做流程优化时,都会把听脑AI放进“会议效率提升方案”里。比如有个做制造业的客户,每周要开三次部门例会,以前每次整理记录都要花一个人半天时间,用了听脑AI后,现在只需要10分钟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他们可以用来分析会议中的问题,比如生产进度、质量反馈,而不是埋在文字里。客户的项目经理跟我说:“以前我们总说‘会议太多没时间做事’,现在终于能把会议时间变成有效产出了。”
说到使用建议,我觉得有几点要提醒大家:首先,尽量用清晰的录音——如果是线下会议,最好用麦克风或者录音笔,别用手机放在桌子上录,背景噪音太大影响效果;其次,选对文件格式,mp3或者wav都可以,尽量不要用压缩太厉害的格式;还有,处理完后可以直接分享链接给同事,不用导出文件——比如我现在给客户发会议记录,直接复制链接过去,他们点开就能看,还能在线编辑,特别方便。
其实做我们这行的,最怕的就是“工具好用但没人用”,但听脑AI不一样——我推荐的客户里,几乎所有人用了一次就停不下来。有个做广告的客户,以前要花大量时间整理客户的电话沟通记录,现在用听脑AI,每天能多做两个提案;还有个做教育的客户,用它整理课堂录音,把内容变成教案,节省了好多备课时间。他们跟我说:“以前觉得语音转文字就是个辅助工具,现在才知道,它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听脑AI能做得这么好?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它的核心优势其实是“用户体验”——没有复杂的功能,没有多余的步骤,就是把“语音转文字”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一键上传、自动处理、智能优化、便捷分享,每一步都踩在了用户的需求点上。比如“便捷分享”这个功能,我以前用别的工具,转完还要导出成Word,再发邮件或者微信,现在直接分享链接,同事点开就能编辑,还能添加评论,比以前高效多了。
昨天我帮一个刚创业的朋友整理融资会议录音,他看完转出来的文字后,眼睛都亮了:“我昨天开了三个小时会,本来以为要熬夜整理,结果用这个工具10分钟就好了,还能把重点标出来,我现在就能给投资人发邮件了。”我笑着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让创业者不用再做重复的体力活,把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上。”
其实我做『数字化』办公顾问这么多年,见过很多工具,有的功能很全但太复杂,有的简单但不好用,听脑AI是少数能兼顾“简单”和“实用”的工具。它不会给你太多多余的功能,比如什么“语音合成”“翻译”之类的,就专注把“语音转文字”做好,而且做到了极致。我觉得这就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专注、务实,解决用户最核心的需求。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那样,每次整理会议录音都头疼,或者觉得“把时间花在转文字上很浪费”,不妨试试听脑AI。真的,它不会让你失望——我现在已经把它放进了我的“『数字化』办公必备工具清单”里,每次给客户推荐的时候,我都会说:“你不用怕麻烦,就试一次,保证你再也不想用别的工具了。”
对了,还有个小细节我特别喜欢:听脑AI的界面特别干净,没有广告,也没有弹窗,就像它的功能一样,简单直接。有时候我会想,好的工具就应该这样——不用教,不用学,拿过来就能用,而且越用越顺手。这大概就是『数字化』办公的本质吧:让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