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位于东数西算(贵州)智算中心一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 今日霍州记者 陶亮摄
□ 徐强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基础资源,算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和大国博弈的制高点。《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算力服务平台建设和数据采集机制,强化市场供需对接,建立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机制,构建立体联动的算力调度体系。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纵深推进,我国算力资源监测调度体系加速构建,部分算力枢纽地区以及枢纽之外的重点城市已初步建立跨区域算力监测调度机制。为进一步解决算力监测数据可靠性较低、数据填报准确性不足、调度运营机制不健全、算力资源归集使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监测调度体系,实现东中西部算力资源供需平衡,形成全国算力资源“一本账”,算力调度“一张网”,促进全国算力资源优化布局,赋能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四项原则”,促进全国算力资源统一监测和高效调度
去年10月份以来,国内20余家产学研单位联合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测调度体系建设,初步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验平台,全面覆盖对全国31个省的监测,初步构建起服务全国的公共算力资源体系,实现了跨主体、跨架构、跨区域的算力资源互联。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全国算力监测调度顶层设计,对算力资源统计监测及高效调度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既保障现实需求,也兼顾长远发展。顺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要求,明确监测调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进度安排,汇聚各方力量一体化推进、分阶段实施。
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协同。围绕统一标准、规模接入、智能采集等重点方向,打造颗粒度细、及时性强、覆盖面广的一体化算力监测调度平台,提升算力资源使用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促进国家级平台与地方平台、行业级平台的一体化对接,既能动态反映全国算力资源情况,又能促进算力资源供需信息“回流”,为开展跨区域算力调度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需求驱动、务求实效。充分发掘重点行业算力需求,盘活存量算力资源,依托算力监测调度体系强化对新增算力建设需求的引导,不断优化异属异构异地算力资源并网调度工程实践路径。强化算力监测调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升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算力的供给规模,加快实现算力资源的统一度量、统一纳管、统一监测、统一调度,切实提升算力资源总体利用率。
四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构建多层级安全防护体系,充分应用数据加密、灾备冗余、『负载均衡』等保护机制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内各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保密技术要求,完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和运维管理机制,提高整体自主可控水平,保障业务运转安全可靠。
强化“一基座两能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
为确保算力监测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统一性和实时性,动态监测全国算力资源的分布特征与使用情况,促进全国算力资源的优化布局、高效调度,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将形成“一基座两能力”的总体架构,即打造统一的平台基座,构建算力监测和运营调度两大能力。
建设统一平台基座。为确保支撑监测调度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高效交互与任务协同处理,应充分汇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三方合力,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体系、『互联网』体系以及公共传输通道、确定性高通量网络等专用网络体系,建设统一的监测调度平台基座,实现监测数据传输、算力调度指令下发与资源状态更新等快速响应。以“有为政府”为关键引领,发挥顶层规划指导作用,破除部门与地域壁垒,建立健全跨主体、跨区域、跨系统的高效协同机制。以“有效市场”为核心驱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价格形成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建设和商业化运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格局。以“有机社会”为重要支撑,依靠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广泛吸纳业务需求反馈,推动算力监测调度服务持续优化升级,实现更精准的算力资源供需匹配。
强化算力统计监测能力。充分利用自动化采集技术,构建完整、可信、实时的全国算力资源图谱,为算力高效调度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一是按需在算力枢纽部署算力监测数据实时上报系统,实现算力资源相关信息自动实时采集,推动构建“多维感知、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算力资源实时监测体系。二是建立算力数据源管理系统,引导各地按照统一指标体系、统一统计口径进行数据上报,面向算力资源建设情况、供给能力与使用情况等多维度开展数据采集、监测和分析,评估建设运行成效并提供优化建议,为算力的调度运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算力资源运行状况综合展示系统,呈现全域算力资源分布与算力枢纽负载情况,支持监测数据的多屏联动与深度透视,实现从宏观态势感知到节点细节呈现的全景可视化。
构建算力高效调度能力。建立“并网+编排+运营”三位一体的算力调度体系,实现跨域异构算力资源的智能化协同与高效供需匹配。一是打造算力调度多级并网系统,对接八大算力枢纽、省级和行业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统一接入和信息综合管理,高效调度通算、超算、智算等不同类型算力。二是建设算力调度技术支撑系统,收集算力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资源编排、任务调度等功能,支撑“需求撮合”与“资源直供”相结合的供需匹配模式,实现异属异构异地算力资源的智能化协同调度,确保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效算力供需匹配。三是综合考量京东、淘宝等电商模式的灵活性以及国家电网、铁路网等国家平台的统筹性,构建算力调度运营服务系统,为算力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发布、展示、查询、对接等多元化服务,面向算力调度服务开发者提供专用软件工具集,充分激活中小企业算力需求,降低算力服务使用门槛,全面提升算力市场运行效率与服务活力。
把握“三个着力点”,推动算力监测调度平台高效对接及安全运转
为实现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分级对接与协同运作,应围绕平台级联、数据支撑、自主可控等方面,着力构建明晰的协同治理架构、畅通的数据共享机制和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
促进平台高效协同治理。构建涵盖枢纽级、省级、行业级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测调度平台体系。国家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通过向算力枢纽、省级、行业监测调度平台下发业务需求,整合分析各级监测调度平台的算力资源信息,动态掌握全国算力资源情况。算力枢纽、省级平台监测调度平台分别由算力枢纽地区、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接口规范接入国家级平台,上报算力监测数据,开展跨区域算力调度服务。行业监测调度平台由行业部门负责建设,依托实时监测上报系统与国家级平台实现级联对接,通过汇聚垂直领域算力资源,支撑跨行业算力调度服务需求,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大市场提供基础能力支撑。
推动监测调度数据共享。实现央地之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监测调度数据一体化治理和共享开放。一是完善跨部门、跨地域、跨主体的监测数据采集接入,通过国家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对接汇总八大算力枢纽以及各省级、行业级监测调度平台,实现相关监测数据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采集汇聚和高效治理。二是建立央地之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将国家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采集汇总的数据资源,按照分级分类原则面向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主体进行共享,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有效支撑不同层级的算力资源布局优化和运营调度。
强化关键环节安全保障。构建全流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监测调度平台合规有序运行。一是动态评估国家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与其他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对接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建立健全安全风险事件的管理规范、应急预案、响应处理流程等。二是明确各级算力监测调度平台互联互通各环节的合规要求与操作标准,保障监测调度数据、网络和业务安全。三是强化跨平台数据共享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合规监测,防控数据泄漏风险,按照“急用先行”原则,积极推动算力监测调度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和试点应用。(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