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豪威集团正式官宣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体系,其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将被集成于『英伟达』下一代自动驾驶平台DRIVE AGX Thor。 该平台算力高达2000 TOPS,被业内称为“车载超级计算机”。
豪威集团提供的OX08D10型号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已兼容高通与『英伟达』平台,并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放量,成为贡献营收的主力产品之一。
『英伟达』选择豪威,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实力的匹配。 豪威的车载CIS『芯片』在低光照性能、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其采用的Nyxel?近红外技术,能在弱光环境下实现高效图像检测;而TheiaCel技术则通过整合横向溢出积分电容器与专有高动态范围技术,解决了在单次曝光下同时实现超高动态范围和抑制LED闪烁的行业难题。
这些特性确保了智能汽车在任何天气和光线条件下都能“看得清、看得准”,直接决定了AI“大脑”能否做出正确判断。
市场数据显示,豪威集团在车载CIS全球市占率已超过38%,稳居行业第一把交椅。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车载业务收入首次超过『智能手机』业务,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
豪威集团的掌舵人虞仁荣,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浙江宁波人。 1966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
他在清华时期就以“松弛感”闻名,曾有一夜打麻将后次日竞赛仍拿第一的佳话在校友圈流传。 大学期间,他就展现出商业头脑,通过倒卖海淀区模拟试卷赚足了生活费。
1990年毕业后,虞仁荣被分配到浪潮集团,但端了两年“铁饭碗”后就辞职下海。 他先在香港龙跃电子做销售经理,积累电子元器件渠道和经验后,于1998年自立门户,创办北京华清兴昌公司,代理电子元器件。
乘着中国加入WTO的东风,他的公司年利润达到1000万美元💵,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
但虞仁荣不满足于只做代理商。 2007年,他在上海成立韦尔『半导体』,采取“代理 研发”双线发展战略,用代理业务的利润补贴『芯片』研发的巨额投入。 2017年,韦尔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为后续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虞仁荣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对豪威科技的收购。 豪威科技由虞仁荣的清华师兄陈大同等四人于1995年在美国硅谷创立。 1997年,该公司研发出全球首颗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一举成名。
在功能机时代和『智能手机』早期,其产品被苹果、三星等大牌手机广泛采用,最风光时曾占据全球手机传感器一半市场,甚至超越索尼成为行业老大。
然而,由于豪威只做设计,生产依赖代工厂,当苹果手机销量暴增时,其产能跟不上节奏。 从iPhone 4S开始,苹果转向能自主生产的索尼,豪威被迫退出高端市场。 2016年,一个由中国财团组成的收购团,以19亿美元💵将豪威私有化。
当时,虞仁荣执意要收购这家体量远大于韦尔股份的公司。
收购时,韦尔股份年营收仅39.64亿元,而豪威科技同期营收达87.10亿元。
合并后的韦尔股份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后,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纷纷采用豪威传感器,公司营收在收购后五年内从40亿飙升至200亿元,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
虞仁荣敏锐地抓住汽车智能化的风口,提前布局车载传感器。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5%,净利润猛增48%,市值突破1765亿元。 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研发投入金额约为17.24亿元,占该业务收入的14.90%。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豪威集团已拥有授权专利4761项,其中发明专利4552项。
2025年6月,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豪威集团,全称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过去,市场更多关注其作为消费电子配套商的身份;而现在,其“视觉『芯片』龙头”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更名背后,是业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中,来自汽车市场的收入达到59.05亿元,占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总营收的比例超30%,成为与『智能手机』业务齐头并进的另一核心收入来源。
除企业经营外,虞仁荣还积极布局『芯片』产业生态。 他个人捐资300亿元创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致力于『芯片』人才培养。 2025年,该校迎来首届本科生招生,录取分数线直逼浙江大学。
在业务拓展方面,豪威集团已不再局限于手机和汽车领域。 2024年,公司成立机器视觉部门,正式切入工业智能化赛道。 同时,公司卡位XR赛道,以“图像传感器 LCOS显示技术”双轮战略构建竞争壁垒,推出集成NPU的CIS产品,支持眼球追踪、SLAM等关键功能。
豪威集团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发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的背景下。 2024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8%,产量同比增长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