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r17Ni2 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和一定的韧性,同时具备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主要用于制造在腐蚀环境中承受较高载荷的零部件。
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碳):0.11~0.17%,提供强度基础,与铬、镍等元素配合作用,平衡钢的硬度与韧性,避免过高高导致的脆性。
Cr(铬):16.0~18.0%,核心耐蚀元素,形成致密的 Cr₂O₃氧化膜,显著提升钢在大气、淡水、硝酸等介质中的耐蚀性,同时稳定马氏体组织。
Ni(镍):1.5~2.5%,改善韧性和淬透性,抑制钢的脆性,使钢在高强度下仍保持一定的塑性,辅助铬元素增强耐蚀性。
Si(硅):≤0.80%,作为脱氧剂,少量硅可提高抗氧化性,过量会降低韧性。
Mn(锰):≤0.80%,辅助提高淬透性和热加工性能,控制含量以避免晶粒粗化。
P(磷):≤0.035%,S(硫):≤0.030%,严格控制有害元素,减少晶界脆性和热脆倾向。
性能特点
高强度与高硬度:经淬火 + 回火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达 1100~1300MPa,硬度可达 HRC38~45,适合承受高载荷的工况。
良好的耐蚀性:铬元素赋予其优于普通马氏体钢的耐蚀性,在大气、潮湿环境、淡水及弱腐蚀性介质中表现稳定,但耐蚀性略低于奥氏体不锈钢(如 304)。
一定的韧性:镍元素改善了钢的韧性,室温冲击吸收功可达 30~50J,避免了高强度下的脆性断裂,适合承受冲击载荷的部件。
可热处理强化: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如淬火 + 低温回火、淬火 + 高温回火)可调控强度与韧性的匹配,满足不同工况需求。
工艺性能:锻造性能良好,加热温度 1100~1150℃;焊接需预热(250~300℃)并焊后回火,防止裂纹;退火状态下可切削加工,调质后硬度较高,需采用高强度刀具。
典型热处理工艺
淬火:950~1050℃加热保温,油冷或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此时硬度较高(HRC45~50),但韧性较低。
回火:根据性能需求选择回火温度:
低温回火(200~300℃):保持高强度和高硬度(HRC40~45),适用于要求耐磨的场合;
高温回火(500~600℃):降低硬度(HRC30~35),提高韧性,适用于要求强韧性平衡的部件。
典型应用
机械制造:用于制造高强度耐腐蚀的轴类、齿轮、螺栓、螺母等,如汽轮机叶片、泵轴、阀门部件。
石油化工:适用于在轻度腐蚀环境中工作的零部件,如压缩机零件、阀门芯轴等。
航空航天:用于制造承受较高载荷的耐腐蚀结构件,如飞机起落架部件、发动机附件等。
1Cr17Ni2 通过铬和镍的协同作用,在高强度、耐蚀性和韧性之间取得较好平衡,是中高强度腐蚀环境下的常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