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东海潮涌。蜿蜒的深水岸线之间,万吨巨轮鱼贯出入,桥吊臂影交错起落,无人集卡穿梭如织,智慧系统无声调度——整个港口仿佛一张精密运转的智慧网络,牵动着全球贸易的脉搏。
这里是宁波舟山港,全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基地、亚洲重要的原油接卸港,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也是世界上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超级大港。它的每一次跃动都与世界经济同频共振。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10年前。2015年8月28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9月29日,原宁波港集团、原舟山港集团整合为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而后资产整体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这场深刻的港口一体化改革,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把握海洋经济发展大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
从打破一地一市限制推动港口一体化,到以全省之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浙江海港以一体化发展为牵引,突破地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锤炼“硬核”力量,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一体化“握指成拳”
10年来,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改革从蓝图走向现实,全省港口资源“串珠成链”,逐步形成“一体两翼多联”发展新格局。宁波舟山港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温州港、台州港、嘉兴港、义乌陆港等错位协同、联动发展,共同迸发出强劲动能。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省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齐发力,共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57亿吨,同比增长4.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64.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3%。其中,“龙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58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63.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63%,全年有望突破4000万标准箱,再次刷新纪录。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回望20年前,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浙江港口可以发展成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向海而兴,成为改革者的远见与抉择,一体化的战略蓝图,自此铺展清晰航程。
彼时的浙江,正以推动宁波港、舟山港的实质性整合为突破口,拉开海洋港口一体化整合的大幕——
2005年12月20日,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当年年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标准箱,东方大港雄姿初露。
2015年完成实质性一体化后,宁波舟山港发展再提速,年货物吞吐量从8.89亿吨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3.77亿吨,是目前全球唯一“10亿吨”超级大港;集装箱吞吐量则实现从“2000万”到“3930万”标准箱的飞跃,稳居全球第三;海铁联运箱量突破180万标准箱,持续巩固了其作为全国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第一大港地位。
一体化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资源归并,更是一场深层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宁波舟山港在国内大循环中强化支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构筑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波舟山港发挥“龙头”作用的同时,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陆无水港实现协同发展。2016年,嘉兴、温州、台州、义乌等地港口先后完成资产整合。与此同时,浙中、浙南、浙北地区内河港口的资源开发和整合陆续推进,全省海港“一体两翼多联”的发展格局逐渐成型。
浙江通过统筹建设港口泊位、航道、锚地、集疏运网络等重大项目,大幅提升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效率。
温州港加速崛起为辐射☢️浙南闽北的近洋门户,航线由2条跃升至19条,海铁通道纵深至义乌、永康,口岸功能加速完善,外贸箱量10年增长268%。
台州港从“滩涂小港”蝶变为现代区域枢纽,头门、大麦屿等港区错位共振,“家门口做全球生意”成为台州制造新常态。
嘉兴港则借海河联运大放异彩,“全国内河主要港+沿海重要港”优势突显,数字平台贯通千吨航道,串联起内陆与海港的“最后一公里”。
义乌“第六港区”以智能闸口、数据中枢重塑流程,推动集卡车流从每日25车飙升至300车,年6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让“世界超市”链接全球。
落子成新局,焕然展新篇。正是这场重构港口格局的改革,为全省海洋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浙江的区位优势转化开放发展的胜势,也为之后全国各地的港口资源整合提供了“浙江样板”。
一流大港奋进向强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高位推进建设。
2023年2月,浙江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在宁波举行,发布《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总目标和“三七双十”目标任务,构建起强港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4年,《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复,重构“一港、两核、二十区”空间格局,为强港建设提供规划保障。
在政策与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宁波舟山港对标“四个一流”,全面提升枢纽通达能级、物流辐射☢️能级、航运服务能级、科技创新能级,将一体化的制度势能转化为迈向世界一流强港的澎湃动能。
枢纽通达能级不断攀升。宁波舟山港不断完善“枢纽+通道+网络”整体布局。梅山、穿山港区“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双星闪耀;鼠浪湖码头实现全球首次“双40万吨”最大矿船同靠接卸;梅山、大榭、佛渡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泊位超210个,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135个,成为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物流辐射☢️能级持续增强。宁波舟山港坚持“国内深耕+海外拓展”双向发力,对内,大力实施“四沿”战略,开通至20个国内海港的内支内贸航线,长江口岸周航班超30班,深度参与“航运浙江”建设并运营省内内河码头增至10个,海铁联运线路增至111条;对外,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物流节点增至10个,完善“前置仓+海外仓”布局,大力发展德国威廉港海外仓、迪拜海港云仓等项目。
航运服务能级稳步跃升。全港已开通海运快线24条;协同口岸推进“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已减少船舶待港时间超1.44万小时;加快打造国际航行船舶燃料加注母港,宁波舟山港保税船舶燃料年加注量超700万吨,今年上半年LNG加注量超前两年总量;搭建船舶交易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高效推进强港基金运作;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迈进“2.0”版本;搭建国际港航业深化合作的高能级交流平台,海丝友港合作伙伴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57家机构。
科技创新能级全面突破。宁波舟山港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能源布局,建成浙江首个“绿电码头”;携手国际港口共建绿色航运走廊;开通国内首条『新能源』重卡运输专线;全港所辖码头清洁能源使用率提升至74%。宁波舟山港深化“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实现“n-TOS+S-ECS”智慧双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自主突围;“四港”联动实现“一网智联”全省覆盖,目前平台用户数突破7万。
枢纽之强、辐射☢️之广、服务之优、科技之智,共同托举起东方大港的全球影响力。今年5月,《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5)》发布,宁波舟山港首次跻身世界一流港口领先方阵,这正是十年蝶变的又一缩影;7月,《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宁波舟山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排名,历史性跻身全球第7位,这是近5年内的第4次进位,更是宁波舟山港从“大港口”向“强枢纽”迈进的真实写照。
内畅外联辐射☢️全球
港口是浙江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重中之重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浙江推动“地瓜经济”在港口生动实践,通过内畅外联服务“双循环”,促进开放与发展相互成就。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宁波舟山港航线总数保持在300条以上,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达132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性指数排名全球第二。这十年,也是宁波舟山港打开全球联通格局的十年。
今年7月,阿联酋“扎赫尔”轮在宁波舟山港顺利命名并开启首航,近4000辆中国制造的汽车通过这艘巨轮被送往中东、北非以及西欧市场。浙产『新能源』汽车搭乘『新能源』船出海,正是浙江海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生动写照。
去年底,宁波舟山港创新推出“海铁快线+中欧快航”双快物流模式,“义乌—宁波舟山港—迪拜”双快班列将运输周期缩短至17天,运输成本降低18%,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腹地联动增强。去年,“浙江e港通”正式发布,实现港务、关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将内陆港站建设成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品牌已推广至省内外24个站点。眼下,28条海铁联运班列穿梭不息,满载着重庆的光伏板、安徽的锂电池、义乌的小商品等开进港区,这种高效的运输模式实现了内陆货源的“无水港”前移和“一单制”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覆盖长三角及周边近30座城市。
依托深水良港的储运优势,浙江港口已形成原油、铁矿石、粮食三大中转储运基地,承担起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41%的国际航线集装箱运输、71%的外贸原油输送、38%的外贸铁矿石运输,服务长江沿线90%以上粮食客户,成为长江沿线物流稳定的“硬支撑”。
东方大港迈向世界一流强港,不仅要“大吞大吐”亿吨货流,更要成为开放枢纽,担当全球供应链的组织者,调度资源与产业,链接着区域与世界。
今年2月11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全国首艘江海全域LNG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号缓缓靠近正在码头装卸集装箱的大型货轮,经软管输送进行LNG加注作业。4月27日,同样在梅山港区,全球首艘、世界最大的2.4万标准箱级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达飞塞纳河”轮高效完成装卸作业。频频与“绿色顶流”邂逅,凸显出宁波舟山港世界枢纽港的优势。
去年11月13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正式批复,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宁波舟山港再迎历史性机遇,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粮食、高端蛋白、煤炭、有色金属等七大类大宗商品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一系列开放动作,使宁波舟山港在国内循环中强化产业链韧性,在国际循环中延伸全球通道,真正成为“双循环”格局下的重要枢纽。
十年发展,步履铿锵。当前,浙江正紧扣“枢纽建强”这件大事,深入实施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全面锻造世界一流强港“硬核”力量,推动海洋港口从一体化改革向高能级发展精彩跃升。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始终锚定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双一流”目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中展现更大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经贸新格局中书写更加壮阔的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海港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