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初评:为岩土工程装上“高德导航”的本构模型(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初评:为岩土工程装上“高德导航”的本构模型(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岩土工程“圣杯”难题被攻克!浙大杨仲轩教授2025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初评通过

一个曾让无数『工程师』“折戟”的理论难题,终于迎来了它的中国答案。这项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标志着中国岩土工程基础研究迈入世界前沿。

重磅喜讯!近日,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正式公示。在众多顶尖成果中,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杨仲轩教授领衔完成的 土的各向异性状态相关理论及其本构模型 脱颖而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初评通过

这项殊荣,是对其团队在岩土工程基础理论领域原始创新性突破的最高认可。

01 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背后的分量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殿堂,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强音。自1999年设立以来,它见证了中国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科技崛起历程。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尤为侧重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阐明自然现象、特性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团队。可以说,它是推动学科发展、铸就未来技术基石的**“源头活水”奖**。

2025年度,全国仅有60项成果通过初评,竞争异常激烈。杨仲轩教授的成果能够位列其中,充分证明了其研究的前沿性与重大价值

02 核心突破:直面岩土工程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项研究究竟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答案直指岩土工程领域一个困扰了全球学者半个多世纪的共性难题——土的“各向异性”

通俗来讲,就像一根木头,顺着纹理极易劈开,但垂直纹理却异常坚固。土体同样如此,由于沉积、压实和应力历史等原因,其在不同的方向上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力学特性。

然而,传统的土力学理论为了简化计算,长期建立在一个“理想化”的假设之上——即认为土是各向同性的(各个方向性质相同)。这无疑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也成为许多工程安全问题的“阿喀琉斯之踵”。

  • 设计计算“失真”: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模型,在预测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土体变形时,常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 工程安全“隐忧”:高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深基坑支护的意外变形等工程险情,其根源往往在于对土体真实力学行为的认知不足。

杨仲轩教授的研究,正是为了攻克这一核心痛点,旨在将岩土工程从“经验判断”更多地带向“精准预测”。

理论的三大创新性突破
  1. 1. 精准量化:提出了各向异性状态的定量描述方法,突破了传统理论只能描述特定应力路径的局限,实现了对土体内部结构演变的“可视化”。
  2. 2. 统一框架: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各向异性状态相关性(如密度、围压影响)的本构模型框架,实现了对不同条件下土体力学行为的统一描述。
  3. 3. 实战应用:开发了高效的数值实现方法,使该高级模型能够直接嵌入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为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支撑。

该成果已在多个重大岩土工程中得到验证与应用,显著提升了设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03 人物侧写:杨仲轩——深耕本构理论的“守望者”

每一项重大突破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持之以恒的探索者。杨仲轩教授的学术生涯,完美诠释了何为“厚积薄发”。

他的教育背景与学术轨迹,记录着一位学者的坚实足迹:

  • 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 200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学位。
  • 200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 2006-2007年,于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 2008-2009年,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作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杨仲轩教授长期致力于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土的本构关系、非饱和土力学等领域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正是这种近二十年的专注与深耕,才催生了今日的突破性成果。

04 理论基础:从经典模型到前沿突破

要理解本次获奖成果的价值,需回顾土力学的核心——本构关系。它是描述土体应力-应变-强度-时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一切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基石。

传统的剑桥模型、Duncan-Chang模型等经典理论,为行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处理复杂各向异性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

杨仲轩教授的研究,正是在这些经典理论的肩膀上,实现了对现实世界更精确的描摹,将理论的边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05 实践价值:理论之树如何结出工程硕果?

岩土工程是实践的科学。这项理论创新,将如何惠及工程实践?

  • 勘察设计阶段:提供更可靠的土工参数确定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更精确的依据,有助于优化方案,节约成本。
  • 数值分析层面:在川藏铁路海上风电城市深大基坑等重大工程中,该模型能提供更接近现实的分析结果,提升安全性。
  • 施工与运维: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基于更精准模型的智能反分析系统,可为工程安全提供“预后感知”与超前预警。
06 结语:为什么今天,我们更要为基础研究喝彩?

杨仲轩教授的获奖,其意义远超越个人荣誉。它向我们昭示:在全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同样至关重要

当中国基建走向“深地”、“深海”、“深远海”,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时,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照搬。我们必须拥有源自底层原理的创新能力

这个奖项,是对所有坚守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最好激励。它告诉我们:中国『工程师』,不仅能架桥修路、创造奇迹,更有智慧去揭示支撑这些奇迹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让我们为杨仲轩教授点赞!为中国岩土工程的每一个突破喝彩!因为每一次理论的跃迁,都在悄然重塑我们未来的世界。

往期推荐

岩土勘察分院加盟!定制方案免费咨询!

勘察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未来的免死金牌🥇。

特别声明:[国家科技奖二等奖初评:为岩土工程装上“高德导航”的本构模型(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瞿颖没想到,30年被自己拒绝3次的胡兵,如今却给她这么大的回报(瞿颖早年)

谢幕时她转身,正好撞进胡兵伸来的手里 —— 这个被她 “拒绝” 过 3 次的男人,刚推掉两个轻奢代言,帮她拿下了『时装周』全球推广大使的身份。可他没说的是,每次 “落空” 后,他都没走远 —— 瞿颖和邹雄因事…

瞿颖没想到,30年被自己拒绝3次的胡兵,如今却给她这么大的回报(瞿颖早年)

羽衣甘蓝饮品为何能火一年 反直觉式成功引发热潮(羽衣甘蓝很难吃吗)

2024年夏天,一种不常见的绿色开始在茶饮品牌的菜单上蔓延。这不是普通的抹茶或果汁,而是超市蔬菜区常见的羽衣甘蓝。这种原本用于沙拉和西餐配菜的绿色叶子被榨成饮品,成为新茶饮行业中的新宠

羽衣甘蓝饮品为何能火一年 反直觉式成功引发热潮(羽衣甘蓝很难吃吗)

面子和里子都丢了,54岁的“风情才子”汪峰,被前任撕下了遮羞布(面子和里子都要是什么意思)

当54岁的"摇滚老炮"汪峰正与新欢森林北你侬我侬时,前任葛荟婕一记"微博杀"直接掀翻了整个热搜榜!网友立刻化身福尔摩斯,翻出陈年旧料:从『章子怡』时期的牌桌绯闻,到离婚时的

面子和里子都丢了,54岁的“风情才子”汪峰,被前任撕下了遮羞布(面子和里子都要是什么意思)

“弱者”的女性♀️真正实现内心的自我认同,得到重新认识与发现

郑小秋通过这种巧妙的对比,让我们重新审视了&34弱者&34的定义,简直是给我们的思维来了个过山车。 虽然刘校长表面上支持&34男女平等&34,但骨子里还是把女性♀️视为需要指导的对

“弱者”的女性♀️真正实现内心的自我认同,得到重新认识与发现

安徽第二城,又一个“起飞”机会已至?(安徽第二大城市是哪里?)

在全国算力版图中,芜湖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中华数岛”则是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的核心区,也是我国智算基础设施发展的一大“新地标”。 此外,也有研究者指出,目前跨区域算力协调机制仍存…

安徽第二城,又一个“起飞”机会已至?(安徽第二大城市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