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面HiFi系统中寻找一台“全能中枢”并非易事,既要满足耳机与音箱的双重需求,又要在有限预算内实现高品质声音。Fosi Audio ZH3正是瞄准了这一痛点而来——它不标榜分体设备的极致性能,而是以扎实的集成设计成为桌面的“指挥中心”。本次试听以真实音乐为尺,搭配四款风格迥异的耳机(森海塞尔HD600、HD660S、声音记忆G50、铁三角W1000),并延伸至ZH3+ZA3+P3驱动先锋SP840音响,探索这台小机器能否撑起多元场景。
一、藏在简约设计里的硬实力
初次接触ZH3,会被它的克制设计打动:全铝合金机身泛着细腻哑光,仅1.5英寸的圆形LCD屏与橙色旋钮成为视觉焦点。但翻开参数页才发现内藏乾坤——AKM4493SEQ解码『芯片』赋予温润底色,XMOS XU316界面保障了数字传输的稳定性,而四颗OPA1612运放组成的全平衡放大电路,竟能在32Ω负载下输出2570mW×2的强悍推力。更难得的是,它将同轴、光纤、USB、XLR平衡输出等专业接口,浓缩进仅16cm宽的机身。这种“小而全”的特质,恰是桌面党的福音。
二、四款耳机的真实对话:当经典遇见新派
森海塞尔HD600:平衡唤醒的古典灵魂
作为300Ω高阻耳机的代表,HD600常被诟病“难推饱”。单端模式下(中增益),ZH3已能呈现它标志性的中频密度——Adele《Hello》中沙哑的哽咽声带着毛绒质感,但交响乐的大动态略显拘谨。切换至平衡口的一刻,仿佛推开一扇新窗:马勒《第五交响曲》中铜管群的辉煌感喷薄而出,声场横向拓宽后乐器不再拥挤;低频下潜更深却未失控制,电子乐鼓点有了拳拳到肉的力道。原来HD600并非“老迈”,只是需要ZH3平衡口这样的年轻能量来唤醒。
森海塞尔HD660S:温润中和的杂食者
150Ω的HD660S在单端模式下已足够灵敏,人声贴耳且高频亮泽(听爵士小号时甚至有些刺激)。ZH3的AKM解码风格在此显出价值——它像一层柔光滤镜,收敛了高频毛刺却不模糊细节。平衡驱动下更显从容:Daft Punk《Get Lucky》的合成器跳跃感鲜活,而人声与贝斯的分离度提升后,久听不累。如果说某些设备会放大HD660S的“攻击性”,ZH3则用温和的推力让它变得更耐听。
声音记忆G50:动圈耳机的纯净画布
32Ω的G50是动圈单元中的“清流”,自带单端与平衡线材。单端低增益下,ZH3已展现对低阻耳机的掌控力——弦乐泛音如丝绸般顺滑,但大动态乐章稍欠气势。平衡口才是它的主场:2570mW推力彻底释放平板单元的解析优势,聆听《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时,中提琴的呼吸感与小提琴的穿透力层次分明。最惊喜的是底噪控制:即便在深夜聆听,背景仍如深潭般寂静,弱音细节分毫毕现。
铁三角W1000:木壳魅力的守护者
作为仅支持单端的木壳耳机,W1000的甜美人声是它的招牌。ZH3的中增益档位恰好契合其40Ω阻抗——中频如蜜糖般绵密,尤其演绎ACG女声时带着独特的“妖娆感”。虽然封闭式设计限制了声场(交响乐稍显拥挤),但ZH3的柔和声底反而中和了它的个性,让高频不至于刺耳。若追求更开阔的听感,或许需外接平衡适配器,但单端口下的韵味已足够迷人。
三、从桌面到书架箱:前级功能的巧思
将ZH3作为系统核心,其RCA前级输出接入Fosi ZA3后级功放,驱动先锋SP840书架箱,验证了“一机多用”的可行性。
- 便捷协同:12V Trigger功能实现一键联动开关机,免除繁琐操作;音量记忆自动保存上次设置,切换设备时无需反复调节。
- 听感优化:ZH3的前级输出解决了有源音箱易过载的痛点,数字音量百级调节精细控制SP840的88dB灵敏度。播放《加州旅馆》现场版时,观众的欢呼声从耳机切换到音箱后,空间感自然舒展,低频下潜更深却不浑浊。
- 可拓展建议:若空间较大,建议为音响搭配低音炮弥补下潜;连接游戏主机时需注意UAC 1.0模式会限制音质(仅16bit/48kHz),更适合影音娱乐场景。
结语:桌面党的“安心之选”
与ZH3相处两周,最深的感触是“省心”。它或许不能媲美万元分体系统的极致解析,但当你深夜想用HD600听一首马勒,清晨切换W1000享受甜美人声,下午又用前级推动书架箱播放爵士——所有需求都在这台巴掌大的设备间流畅切换。它的价值不在于参数碾压,而在于用扎实的功底消除体验断层:温润的AKM解码耐听不刺激,平衡口的大推力唤醒沉睡的经典耳机,前级功能默默解决有源音箱的痛点。
如果你追求一机覆盖多场景,又希望避开折腾分体的复杂,ZH3像一位沉默的管家:它不会喧宾夺主,却总在需要时妥帖到位。正如测试尾声用ZH3+ZA3驱动SP840播放《What a Wonderful World》——路易·阿姆斯特朗的沙哑嗓音从音箱流淌而出时,那份简单直接的感动,恰是入门发烧友最珍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