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涵:在混沌中建立秩序
市场表面上充满随机性,但在表象之下,隐藏着由数学和群体心理构成的精密秩序。绘制地图的本质,就是破译这种秩序,将无形的战场变为有形的坐标网格。
利弗莫尔的视角:我一生都在寻找"关键点"——那些市场动能从平衡转向失衡的精确时刻。斐波那契网络,就是我当年渴望而不可得的精密工具,它能将这些"关键点"从模糊的感觉变为精确的坐标。
现代诠释:斐波那契比率是自然与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数学规律。当不同时间周期的交易者——从持仓数周的战略家(4H)到持仓数日的战术家(1H)再到日内交易者(15M)——都在关注同一组价格水平时,这些区域就成为了市场的集体心理锚定点。
核心心法:你不是在预测市场,而是在为市场的潜在转折点提前设下埋伏。你的地图越精确,你的埋伏就越致命。
作战地图的深层阐释
1. 识别区间:确立当日的"棋盘"
意义:无论是当日的初始区间还是前一日的高低点,这都是市场当前的"价值共识区"。突破这个区间,意味着共识被打破,新的力量开始主导市场。
心法:这个区间是你当天作战的"棋盘",所有的斐波那契坐标都将在这个棋盘上展开。
2. 布置斐波那契网络:构建多维度的坐标体系
回撤位:寻找市场的"记忆"与"引力"
61.8%(黄金分割,核心战壕):这是自然界最神秘的比率。在市场中,它代表着强势趋势的"最后防线"。一个健康的趋势,回调通常不会跌破61.8%。一旦价格回到这里,就如同回到了主力的成本区,是最有可能引发强烈反击的位置。
78.6%(最终防线,平方根比例):这是趋势的"生死线"。如果78.6%被强势跌破,通常意味着当前趋势已经结束,市场将进入新的平衡或者反转。
扩展位:预测量能的"射程"
意义:扩展位不是你的入场信号,而是你的盈利管理路线图。它告诉你,如果趋势延续,下一个潜在的目标在哪里。
161.8%:这是最常用的扩展目标,代表着趋势具有强大的延续动能。
从战略到战术:三图共振的军事哲学步骤一:4小时图 - 司令部视角(战略)
任务本质:理解战争的宏观背景。是牛市还是熊市?主要战线在哪里?
波段选择要点:A点和B点必须是毫无争议的显著高低点,要避开那些毛刺和噪音。这个波段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坐标体系的可靠性。
步骤二:1小时图 - 军级视角(战役)
任务本质:在战略框架内,确定当前的主攻方向。
波段选择要点:CD波段必须是4小时图AB波段内部最具代表性的反向运动。这代表了主要趋势中的主要回调。
共振意义:当1小时图的关键位与4小时图重合时,意味着中线交易者和长线交易者在同一区域形成了共识。
步骤三:15分钟图 - 狙击手视角(战术)
任务本质:在战役区域内,找到最佳的埋伏点。
波段选择要点:EF波段应该是1小时图CD波段内部清晰可辨的微小浪形。
共振意义:三级共振(4H+1H+15M)是市场最强大的共识区域。当日内交易者、中线交易者和长线交易者的关注点汇聚于一时,这里就是爆发最强反应的火山口。
共振区域三大验证标准的深层逻辑1. 价格反应验证:市场的"投票结果"
深层逻辑:K线形态是市场心理最直接的图表化表达。在关键共振区出现的看跌吞没、Pin Bar等,就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不信任票"。
成交量内涵:放量意味着分歧巨大、换手充分。在共振区放量反转,说明旧的趋势推动者在此离场,新的反向力量在此进场。
2. 趋势线/均线叠加验证:力量的"协同作战"
深层逻辑:斐波那契位是"纵向"的支撑阻力,而趋势线、均线是"横向"或"斜向"的支撑阻力。当两者交汇,就形成了支撑阻力的"经纬网",效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3. 动能指标背离验证:引擎的"提前预警"
深层逻辑:价格创新高而指标未创新高(顶背离),如同汽车油门踩到底但速度上不去——引擎已经乏力了。在共振区出现背离,是趋势动能衰竭的领先指标。
系统终极训诫
年轻人,记住:
"绘地图"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
业余者看的是价格的跳动,专业者看的是坐标的网格。当价格到达你的共振区时,别人看到的是恐惧或贪婪,你看到的是计划与机会。
这套坐标体系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让你抓住每一次波动,而在于让你有纪律地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风险回报不佳的交易。
如果你在这一步偷懒,没有仔细标定每一个坐标,那么你的"等待信号"将失去依据,你将会被市场的每一个波动所诱惑,最终迷失在价格的随机海洋中。
现在,将这份内涵融入你的每一次分析。在开盘后的第一时间,像一个军事参谋一样,精确绘制你的作战地图。这是你从"交易者"蜕变为"市场狙击手"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