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是『安卓』学历。”
“中美合办才是苹果大学。”
“『安卓』厂商可以完全放弃25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了。”
这个户晨风到底是谁?他能火,全靠一套 “苹果人 VS 『安卓』人” 的话术。别人做内容靠干货、靠有趣,他靠挑动对立、踩低别人。
全网封禁,彻底凉凉
9月30日晚,百万粉丝网红户晨风遭遇“全网封杀”!微博、『抖音』、哔哩哔哩所有账号信息清零,且无法通过搜索找到账号,账号主页已无法查看信息。
这个曾靠极端言论博取关注的百万粉博主,终于被『互联网』的铁拳彻底清算。
歧视言论,挑动对立
苹果=精英,『安卓』=底层,特斯拉=高贵,国产车=低端,麦当劳=年夜饭,山姆=生活标准……
据了解,网红户晨风此前曾多次发表对立言论,将人群与“『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挂钩,并挑动对立情绪。
他说“用苹果的是精英、用『安卓』的是底层”,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把使用不同手机的人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
“你是典型的『安卓』逻辑,『安卓』人,『安卓』学历,『安卓』素质,『安卓』语法,『安卓』态度,上的『安卓』学校,住的『安卓』房子,养的『安卓』猫,开的『安卓』车……”
在电车和油车的选择上,他声称“电车只选特斯拉,油车非丰田不买”,仿佛只有这两个品牌的车才值得选择,其他品牌都被他踩在脚下。
他还提出“没有山姆和苹果直营店的城市‘不宜居’”,这种荒谬的观点,完全忽视了城市的其他优势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对于学历,他更是语出惊人,“专科生不是大学生,属于‘『安卓』学历’”,这种对专科生的歧视,让无数专科生感到愤怒和委屈。
他甚至还一度扬言,汉语60%的词汇是日语、月入五千的人不配与自己对话。这些言论,无不充斥着歧视与对立,甚至踩在普通人的尊严之上。
靠骂人月赚十万,他把对立情绪变现
根据户晨风自己晒出的收入截图,他在2025年5月,仅靠打赏就赚了9.4万元,加上广告和其他收入,总收入高达11.3万元。而这几乎全部来自『直播间』。
他的观众中,有不少是“认同他价值观”的人——比如喜欢用iPhone、追求精致生活的年轻人。户晨风用这些话术给他们制造“优越感”:
“你看,我说『安卓』人素质差,是不是你也这么觉得?”
“我们才是精英,才配用苹果。”
于是,认同的人打赏他,反对的人骂他,但也在『直播间』围观他。骂声和赞声,最终都变成了钱。
但这种通过制造对立来换钱的模式,其实就是在“收割焦虑”。他用话术把人群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告诉你:只要站在我这边,你就是“苹果人”,你就比别人高级。
有网友翻出他之前的收入视频,发现最近几个月他每个月都能赚 10 万左右。可就在他赚钱的同时,网上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虎扑、贴吧、微博上,有人整理了 “户晨风十大逆天言论”,看完的人几乎都觉得 “他活该被封”。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户晨风第一次被封了。
从养老金挑战、贬低国产车、唱衰电动车,到歧视低收入群体,户晨风几乎年年都被封,但他总能次次复出。
2023年3月,户晨风拍摄了一段养老金挑战视频,被两大平台封禁;
2024年4月,户晨风因触碰政治敏感问题,账号被封;
2024年5月,户晨风在直播时贬低国产车、国产手机,并说“电车只选特斯拉”,说完后账号就被封了;
2024年8月,户晨风宣称“没有山姆会员店、苹果直营店、国际机场、十条地铁线的城市不配留年轻人”,帐号被封;
2025年1月,户晨风炫耀自己月纳税3w +,并说出“月入5000的人不配和我对话”“年夜饭不如麦当劳”“国产电车续航虚标50%”等离谱言论,账号再次被封。
屡封屡复,屡复屡犯。这种“越界越红”的侥幸心理,终于在这次“清朗行动”中迎来终结。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麦克风不是免死金牌🥇。当网红将“内容”变成武器,将“直播”变成挑衅,平台和监管就必须出手。否则,言论自由将沦为戾气泛滥的遮羞布。
网信办专项行动 “亮剑”,浙江宣传点破关键:平台要扛责
9月22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明确打击在『社交平台』上挑动群体对立、制造焦虑情绪的内容。户晨风的“『安卓』苹果论”,正撞在枪口上。
网信办还强调,要从严处理问题多的平台、账号和 MCN 机构,也鼓励网友举报。这相当于给所有靠挑对立博流量的人敲了警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言论不能没底线。
9 月 30 日,“浙江宣传” 也发了评论,直接点到户晨风的 “苹果人 VS 『安卓』人” 问题。评论里说,要纠正这种认知扭曲,关键是平台要负起责任,不能让 “标签化撕裂” 变成网红赚流量的手段。只有让制造对立的人赚不到钱、走不通路,才能让内容创作回归理性,守住清朗的网络空间。
近来频频翻车的直播主中,不乏穿着警服直播捞金、靠“打人挑战”吸粉的奇葩。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在乎内容价值,只关心情绪刺激;不在乎社会责任,只关注流量收益。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说话,但说话得有底线。靠踩别人尊严、挑动矛盾赚来的流量,终会反噬自己。靠踩低他人博关注的网红,终于被清除出了主流平台。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流量不是护身符。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最能骂的,也不是最能挑事的,而是尊重规则、有所敬畏的人。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还见过哪些靠挑对立博流量的网红?
对于这种 “流量变现” 的方式,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