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算力基础设施质量评估模型
报告共计:20页
超算时代算力基建如何“体检”?ODCC发布2025质量评估模型,五大维度筑牢数字底座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今天,算力已成为像水、电一样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设施,尤其是万卡级、超万卡级超大规模算力集群的建设热潮下,如何保障算力运行的稳定性与高效性,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关键课题。近日,开放『数据中心』标准推进委员会(ODCC)正式发布《算力基础设施质量评估模型》(编号ODCC2505007),为算力基础设施打造了一套科学、全面的“健康体检”标准,填补了行业在算力质量统一评价体系上的空白。
这份评估模型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的硬件层,无论是新建的通算中心、智算中心,还是已投入运行的不同规模算力集群,都能通过该模型完成质量评估。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了当前算力建设中的痛点——大量『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可能存在的硬件故障、驱动程序漏洞、参数配置偏差,以及『数据中心』供电、制冷等环境问题,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算力的运行性能,而此前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去发现、量化和改进这些问题。
此次发布的评估模型围绕“科学合理、客观全面、易于实施”三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体现在评估范围既覆盖了『服务器』、交换机等核心『IT设备』,也包含了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确保从设备到环境的全链条质量管控;“客观全面”则要求所有评估数据均来自被评估环境及设备的实际数值,且采取全量采集而非抽样的方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让每一个数据都可追溯;“易于实施”是为了降低行业应用门槛,评估数据优先通过硬件管理网络获取,不侵入正常业务,流程简单可落地,无论是算力服务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能轻松上手。
具体来看,评估模型将算力基础设施质量拆解为可访问性、可管理性、健康度、一致性、环境稳定性五大核心维度,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标准,形成了一套闭环的评价体系。
可访问性是评估的“入门门槛”,指的是硬件层设备通过网络正常访问和登录的比例。只有设备能被顺利访问,后续的各项评估才能展开。比如一个包含通算『服务器』、智算『服务器』和交换机的算力集群,需要统计每一类设备中能成功登录的数量,再通过公式计算出整体的可访问性得分,这一步是确保评估能够有效推进的基础。
可管理性则关注设备是否能通过标准接口获取关键信息。评估模型详细列出了需要获取的指标,以『服务器』为例,从设备名称、序列号、供应商等基本信息,到CPU核数、内存容量、硬盘类型等配置规格,再到BIOS版本、BMC版本等固件信息,都需要通过Redfish等标准接口成功获取有效数据(数据不为null或空白)。可管理性得分越高,意味着对设备的“掌控力”越强,后续的运维和管理也更便捷。
健康度是评估设备“身体状况”的核心指标,聚焦设备及各组件的健康状态和告警情况。比如『服务器』的CPU、硬盘、网卡、电源、风扇是否处于“OK”状态,交换机的光模块是否存在“RX功率低”“信号丢失”等告警,这些都被纳入健康度评估范围。通过统计正常状态的指标数量,能直观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风险,提前规避因硬件问题导致的算力中断。
一致性则针对同模型设备的“统一性”。在同一个算力集群中,同规格、同来源的设备(比如同一供应商的同型号『服务器』)应具备完全一致的组件、配置和固件版本,否则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影响整体算力效率。评估模型明确,不同供应商的设备视为不同模型,需分组评估,确保同组设备的参数高度统一,避免因“参差不齐”拖慢算力运行速度。
环境稳定性则从电源电压和环境温度两个关键维度入手,通过设备反馈的数据判断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行环境是否稳定。比如『服务器』的电源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进风口温度是否过高,这些环境因素看似细微,却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也是保障算力持续输出的重要前提。
为了让评估结果更具实用性,模型还制定了清晰的评分和定级规则。算力质量评估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可访问性以百分比形式参与计算,可管理性、健康度、一致性各占30分,环境稳定性占10分。根据最终得分,算力基础设施被划分为四个等级:90分及以上为最高级AAAAA,80-89分为AAAA,60-79分为AAA,60分以下则需要整改后重新评估。这种分级方式让不同算力集群的质量水平一目了然,也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改进目标。
在评估实施层面,模型推荐采用自动化方式,减少人工操作,通过统一的工具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分值计算,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同时,评估周期可灵活设定,单次执行即可得到分值,若在周期内多次评估,取最高分作为最终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若可管理性得分低于80%,意味着较多关键指标无法获取,评估条件不完整,需先完善评估手段再重新启动,这一设定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次ODCC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质量评估模型,不仅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标尺”,更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对于算力服务提供者而言,可通过评估发现建设和运维中的短板,针对性改进设备配置和环境管理;对于使用者而言,清晰的等级划分能帮助其选择更可靠的算力服务;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套模型将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向更高质量、更高效能的方向发展,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筑牢算力底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突破,算力需求还将持续攀升,而算力基础设施的质量将成为决定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ODCC此次发布的评估模型,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算力建设有标可依、有章可循,也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评估模型的落地应用,有望推动更多算力集群实现“质效双升”,为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动力。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