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标杆实践报告
报告共计:45页
2025国产『数字化』升级全景报告:从技术突破到千行百业落地,腾讯云等企业成核心推手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国产『数字化』升级已从政策响应转变为企业提升效率、夯实安全基础的战略抉择。近日,新华网与腾讯云联合发布《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标杆实践报告》,通过18个跨行业典型案例,全景展现了国产『数字化』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式发展,为各行业高质量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当前,国产『数字化』升级正以“智能之基、效率之源、好用之选”三大核心定位,重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在技术底座层面,国产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为智能计算提供稳定算力保障,全栈国产软件生态则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可控,让AI训练、推理和部署无需依赖外部技术。以腾讯云TDSQL数据库为例,其核心代码100%自研,连续刷新TPC-C、TPC-DS世界性能纪录,已服务国内前十大银行中的7家,成为金融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的标杆。
从行业落地来看,国产『数字化』升级已从政务、金融等典型领域,向电力、医疗、交通、传媒等关键行业加速渗透。在政务领域,广东省政数局基于腾讯云专有云TCE打造全国最大省级政务云,覆盖68个省级单位、1000多个业务系统,支撑粤系列应用、医保、人社等核心业务高效运转;深圳市则通过构建“TI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AI原子能力”的智能化体系,实现政务AI应用快速开发部署,大模型场景落地效率显著提升。在金融领域,上海银行“智芯工程”、四川银行全栈自主创新云原生平台等项目,均依托国产数据库、云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升级,其中四川银行通过“两地四中心”分布式架构,将核心业务并发处理能力提升28倍,容灾等级接近金融最高标准6级。
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呈现三大显著趋势。其一,AI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成为主流。随着生成式AI需求爆发,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产业正通过多维度技术突破,应对计算资源紧缺、大模型架构设计等挑战。例如,腾讯云为荣耀打造的AI底座,通过TACO-LLM加速模块优化大模型推理效率,使『DeepSeek』-R1满血版场景下吞吐提升2倍,端到端延迟降低100%,大幅降低企业AI部署成本。其二,国产升级与『数字化』转型一体化发展。在国家战略与『数字化』浪潮驱动下,二者在基础设施层、业务应用层、终端设备层实现协同演进,形成“『数字化』转型提供应用场景,融合创新提供安全底座”的互补格局。南方电网通过“私有云+公有云”基座,结合企业微信、腾讯会议构建协同办公平台,服务34万+员工,日活率达90%,推动组织『数字化』转型提速。其三,国产软件全面迈入“好用”新时代。如今,国产软件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世界领先,更在行业规模化落地、用户体验优化、生态成熟度上实现突破。腾讯云TencentOS Server操作系统已完成新华通讯社3000+台『服务器』CentOS原地替换,首次迁移成功率达95%,且兼容原有运维工具,无需团队重新学习适应,充分体现国产软件的易用性与稳定性。
技术路径上,自主创新的云与操作系统、高性能数据库与大数据平台、协同SaaS应用构成国产『数字化』升级的三大支柱。在云与OS领域,腾讯专有云TCE支持“一云多芯”,兼容X86、ARM等主流架构,可满足政府、企业私有云及行业云需求,其金融级容灾能力达到6级,RTO(恢复时间)仅2分钟;在数据处理领域,腾讯云大数据平台TBDS服务超千家金融机构,支持单集群万节点部署,日处理数据能力达百万亿条,中信建投证券依托该平台构建企业级数据湖,数据时效性提升显著;在SaaS应用层面,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乐享等产品深入业务场景,成都城运基于政务微信打造的协同平台,上线三个月用户超12万,接入应用70余个,在线协作效率大幅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大模型与融合创新双轮驱动,国产『数字化』升级将进入规模化复制新阶段。基础软件自主创新将成为企业『数字化』韧性的核心保障,而腾讯等科技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2018年至今累计研发超3795亿元)、构建开放生态(在28个省份布局融合创新经销体系,与60+伙伴完成300+应用适配),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金融业务“安全高效”,从医疗领域“数据互通”到文化产业“数字传承”,国产『数字化』升级已深入社会经济各领域,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动力,也让“中国造”软件从“备选”变为更多企业的“更优选”。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