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平板、笔记本📓 —— 现代商务人士通常拥有多台设备,2025 年的『折叠屏手机』如何实现跨设备无缝协同,提升工作效率?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单一设备的性能已经不足以满足商务人士的需求,设备之间的协同能力变得同样重要。2025 年的『折叠屏手机』作为便携性最强的大屏设备,自然成为多设备生态系统的核心。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达 947 万台,同比增长 3.3%,生态协同能力已成为商务用户选购的核心考量。
三星 Galaxy Z Fold7:生态协同的智能中枢
三星 Galaxy Z Fold7 依托 One UI 8 系统与 Galaxy AI 能力,构建起跨设备协同体系。其核心优势集中在三星生态内互联与跨平台联动两大维度:
生态内无缝衔接:与三星平板、笔记本📓靠近即可实现文件拖拽传输,会议视频可在多设备间无缝接续,内屏编辑的文档能自动同步至其他 Galaxy 设备;
跨平台办公支持:支持与 『Windows』 系统深度联动,用户可在电脑端直接访问手机文件、接听电话,未完成的文档编辑任务可跨设备接续处理。
(注:以上协同功能基于三星设备互联技术披露,具体参数以官网最终发布为准)
华为 Mate X6:鸿蒙生态的联接核心
华为 Mate X6 已开启鸿蒙 OS NEXT 公测,依托分布式技术实现多设备协同(具体参数以华为官网发布为准):
任务智慧流转:登录同一华为账号的设备靠近即可连接,文档编辑、视频通话等任务可在手机与平板间自然接续,系统自动适配屏幕尺寸调整排版;
生态互联能力:传支持与华为电脑、平板的键鼠共享及文件实时同步,配合盘古大模型优化跨设备操作逻辑,适配商务办公场景;
应急通信保障:据行业披露支持卫星通信功能,无地面网络时可发送紧急消息,为差旅用户提供安全冗余。
(注:华为 2025 年已发布的折叠屏机型为 Pura X,Mate X6 参数暂未正式公开,上述内容基于鸿蒙 OS 特性及行业传闻整理)
vivo X Fold5:跨生态协同的破界者
vivo X Fold5 以跨生态互联为核心优势,官网明确其协同功能覆盖多品牌设备:
苹果生态兼容:支持与 『Apple Watch』、AirPods 深度互联,可同步健康数据、实现空间音频适配;与 Mac 联动时,可作为扩展显示屏,支持键鼠共享及 iCloud 文件直接访问,甚至能通过热点反哺苹果设备增强信号;
办公场景优化:搭载 “原子工作台 2.0” 系统,支持一屏 5 个应用并行,文件可跨应用拖拽传输;通过 “vivo 办公套件” 可远程控制电脑,实现跨端文件双向高速传输;
车机协同能力:可与合作品牌车机智慧投屏,腾讯会议等办公软件支持分屏显示,导航与会议材料可同时呈现。
OPPO Find N5:轻量高效的协同伙伴
OPPO Find N5 定位大折叠形态,其协同能力基于 ColorOS 系统优化:
多任务交互:系统针对折叠屏优化手势操作,分屏模式支持三任务并行,提升多应用协作效率;
硬件支撑:采用自研超轻固态钛合金铰链,厚度减少 20%,弯折半径 3.3mm,217g 的轻量化机身搭配 5600mAh 电池与 80W 快充,为移动协同提供续航保障。
(注:以上协同功能描述基于 ColorOS 通用特性)
荣耀 Magic V5:全品牌互联的性价比之选
荣耀 Magic V5 首次实现全品牌设备互联互通,官网明确其跨生态能力:
跨系统兼容:支持 Android、苹果、『Windows』 设备无缝连接,手机、PC、平板等可实现文件互传、数据同步与跨端协作,打破操作系统壁垒;
AI 辅助协同:升级后的 YOYO 智能体支持 “一语传送” 等指令,可通过语音控制完成跨设备文件传输;配合 “全栈式个人知识库”,实现多设备信息统一管理;
生态扩展:支持 MCP 和 A2A 协议,可与阿里巴巴、比亚迪等合作伙伴设备联动,覆盖智慧办公、车联等场景。
多设备协同趋势分析
2025 年折叠屏协同技术呈现三大突破性趋势:
1. 跨生态壁垒瓦解:vivo、荣耀等品牌率先实现『安卓』与苹果设备深度互联,从简单文件传输升级至键鼠共享、屏幕扩展等核心办公场景适配,解决多品牌设备用户的协同痛点;
2. AI 赋能主动协同:从被动响应操作转向主动服务,如华为小艺智能体、荣耀 YOYO 可预判用户需求,自动实现任务流转与数据同步,减少人工操作成本;
3. 硬件形态与协同适配:折叠屏的大屏优势与协同功能深度绑定,如 vivo 的原子工作台、三星的跨屏接续,均通过屏幕形态优化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
选购结语
2025 年折叠屏生态协同已形成差异化格局:vivo X Fold5 以跨苹果生态能力适配双系统用户;华为 Mate X6 依托鸿蒙生态满足深度互联需求;荣耀 Magic V5 以全品牌兼容主打性价比;三星则聚焦自有生态与 『Windows』 联动。商务人士选购时,建议优先匹配现有设备生态,并以品牌官网披露的协同参数为决策核心,实现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