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世《2025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绩效管理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兴起与工作模式变革下,传统绩效管理失效,需从“管理”转向“赋能”,结合AI构建适配新环境的体系。
报告先梳理绩效管理演变:从20世纪80年代雇主主导,到90年代员工自我驱动,再到21世纪扁平化与『数字化』尝试,如今因AI、人才短缺等,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当前34% Z世代因缺职业发展机会想离职,而管理者需掌握团队技能与贡献情况,可仅4%人力资源主管认为现有绩效管理能带来卓越价值,58%近三年未做重大变革,60%承认其未达预期,存在生产力压力、管理者技能不足、目标绩效奖酬脱节三大核心问题。
生产力方面,2030年将迎三十年生产力低迷,84%领导者要求员工提效,79%需企业更高敏捷性,但AI影响渐进,且传统评估难适配快速变化的业务与岗位。管理者技能上,27%企业管理者下属过多,仅13%擅长指导下属设目标,7%能提供优质职业辅导,提升管理者技能成2025年人力资源首要任务。目标绩效奖酬脱节表现为,虽42%公司称个人绩效是薪酬关键,但实际多凭资历定薪,45%企业因预算限制难实施绩效付薪,加剧员工不信任。
对此,报告提出五大变革策略:一是关注“关键多数”员工,将更多资源用于提升B、C级员工,而非仅聚焦高绩效者;二是结合业务需求与员工技能发展,如联合利华建“未来工作框架”,助员工获商业价值技能;三是赋能管理者,通过业务培训与AI工具,使其基于数据做公平决策;四是将绩效赋能融入日常,在入职、项目节点等关键时机开展讨论,利用AI收集实时数据;五是借力AI,如IBM用AI推断员工技能、提醒管理者关注团队动态,益博睿AI教练NPS评分达96分。
AI在绩效管理中应用广泛,目标设定上可自动推荐、对齐企业目标并动态更新;持续反馈方面能实时分析互动、生成反馈总结;还可提供个性化辅导、辅助继任计划与公平奖酬分配。未来,AI将成绩效赋能核心,员工可与AI教练持续沟通,管理者借AI成人才战略家,人力资源部门依托AI实现实时调整。
报告强调,成功的绩效体系需明确框架、适配不同岗位体验、挂钩奖酬、保障沟通、提升员工技能并善用AI,最终实现员工、管理者与组织共赢,推动业务成果提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