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方向,其核心优势在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 2025年以来,政策端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加速了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热扩散验证时应不起火、不爆炸。
这一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为固态电池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工信部科技司将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纳入2025年标准工作要点,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规范化阶段。
在市场需求方面,电动汽车、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对长续航、高安全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低空经济领域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对动力电池提出“三高一快”的极限要求: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环境适应性及快充能力。 人形『机器人』️作为能量供给中枢的电池系统,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热稳定性直接决定产品的全场景作业能力。
中国宝安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通过子公司贝特瑞实现。 贝特瑞开发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应用于数码、动力领域。 其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锂碳复合负极材料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
2025年9月,中国宝安获得大股东增持1.17亿股,增持金额高达11.82亿元,增持比例达4.54%。
在增持消息刺激下,中国宝安股价在9月24日封涨停,成交额约9.14亿元。
贝特瑞作为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龙头,已推出“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解决方案。 公司开发的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固态电解质产品均已进入订单阶段。 中国宝安的『新能源』材料业务取得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材料获得百吨级订单。
雪天盐业凭借其盐矿资源与化工基础,积极向『新能源』材料领域拓展。 公司已布局高电压正极材料,这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 相关产品已研发完成,即将进入批量生产。
公司依托湘衡盐矿170万吨年产能的资源优势,提出“以盐为轴、一体三翼”战略。 基于盐化工基础向『新能源』材料自然延伸,开发出电子级碳酸钠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
该产品不仅是玻璃制造原料,更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添加剂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9月,雪天盐业股东增持1582万股,增持金额8334万元,增持比例0.97%。 公司股价在9月呈现震荡上行态势。 雪天盐业的『新能源』材料板块规模约10亿元,占总收入10%,已形成三大产品线:高倍率正极材料、高电压正极材料和钠电正极材料。
雪天盐业旗下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了湖南省首个钠电研究院。 公司已建成1条锂离子、2条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5000吨钴酸锂扩产项目也已顺利投产,使年产能达到7500吨。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固态电池目前存在半固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的过渡路径。 半固态电池作为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形态,将电解液用量减少至10%以下,能量密度提升至350-450Wh/kg。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部件,主要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及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 聚合物电解质加工性能好但电导率低;氧化物电解质稳定性高但界面接触性差;硫化物电导率优异但制备复杂;卤化物电解质电压稳定性高但对水敏感。
2025年,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在学术及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增加。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10?3至10?2S/cm,接近液态电解质,具备质地柔软、界面适配性强等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
产业化进展方面,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
2024年部分车企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如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智己L6 Max光年版采用清陶能源氧化物基半固态电池。
亿纬锂能在2025年9月宣布其“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700Wh/L。 公司成都量产基地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
国轩高科的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 公司正式启动了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先导智能已向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制造商、汽车主机厂、新兴固态电池企业交付多套适配固态电池规模化产线的干法混料涂布设备。 经实际生产验证,该设备可降低35%以上生产能耗,材料与制造综合成本降幅超15%。
设备企业软控股份中标『宁德时代』、比亚迪固态电池产线订单,其极片段产线良品率99.2%,单线产能提升30%。 2024年设备订单同比增长200%。
在产业链上游材料领域,多家公司加快了布局步伐。 道氏技术的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已向下游固态电池厂商供货;固态和半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当升科技的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国内外主流固态电池客户,并成功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