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分子构成与结构特性
三者均属 “靶向肽 - 标记基团” 复合型探针,结构设计直接决定功能差异。共同核心组件包括RGD 序列与FB 基团:RGD 序列(精氨酸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是靶向功能核心,其中精氨酸的碱性胍基与天冬氨酸的酸性羧基形成电荷平衡,FB 基团(对氟苯甲酰基)则作为连接与信号载体,呈中性且为放射性标记提供位点。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肽链构象与附加单元:FB-c (RGDyK) 为环化肽并含酪氨酸(增强疏水作用)与赖氨酸(提供明确偶联位点),「18F」FB-cRGD 为基础环化肽,而「18F」FB-RGD 为线性肽。环化结构使前两者的受体结合亲和力(nM 级)与体内蛋白酶耐受性显著优于线性探针,『肿瘤』部位滞留时间更长。三者等电点多介于 6.0-7.0,FB-c (RGDyK) 因酪氨酸酚羟基的弱酸性,pI 略低于「18F」FB-cRGD。
二、作用机理:从分子识别到信号产生的闭环
1. 靶向结合的分子基础
作用核心是 RGD 序列与整合素 αvβ3 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该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是『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的关键标志物。其配体结合位点需识别 “酸性氨基酸 - 甘氨酸 - 精氨酸” 的序列结构,RGD 肽的天冬氨酸(酸性)、甘氨酸(柔性连接)与精氨酸(碱性)可通过静电作用、氢键形成稳定结合,实现 “分子钥匙 - 锁” 式匹配。环化 RGD 通过固定构象增强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结合稳定性远超线性结构,而 FB-c (RGDyK) 的酪氨酸可进一步强化疏水相互作用,提升结合特异性。
2. 放射性信号的产生与成像转化
对于「18F」标记的两种探针,18F 作为正电子发射核素(半衰期约 110 分钟),衰变时释放的正电子与体内电子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一对 511keV 的 γ 光子。PET 探测器捕捉 γ 光子后转化为电信号,经计算机重建生成三维影像,通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信号差异实现定位与活性评估。这一过程需满足 “『肿瘤』高富集 - 正常组织快清除” 的动力学特征:探针经静脉注射后随血流分布,通过 RGD - 整合素结合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滞留于『肿瘤』部位,未结合探针则主要经肾脏排泄,注射后 1-2 小时信号差异达峰值,为成像最佳窗口。
三、应用原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
1. 『肿瘤』靶向成像的核心场景
基于整合素 αvβ3 的表达特性,探针可实现多重临床价值:在诊断层面,通过 PET 成像精准定位原发『肿瘤』、识别微小转移灶(直径<1mm),辅助『肿瘤』分期;在疗效评估层面,通过监测『肿瘤』部位放射性摄取变化,早期判断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响应 —— 治疗有效的『肿瘤』因血管生成受抑,探针富集量显著下降。例如在肺癌、乳腺癌模型中,「18F」FB-cRGD 的『肿瘤』 / 肌肉信号比(T/M)可清晰区分『肿瘤』活性区域与坏死组织,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分子依据。
2. 多模态与多功能拓展应用
科研人员通过结构修饰拓展探针功能边界:将多个 FB-cRGD 单元经 PEG 链连接形成多聚体探针(如「18F」FB-cRGD4),利用多价结合效应使『肿瘤』摄取率提升 1.5-2 倍,T/M 比值提高 2-3 倍,显著改善成像清晰度;开发 “PET - 荧光” 双模态探针(如「18F」FB-cRGD-Cy5.5),通过 PET 实现全身『肿瘤』定位,荧光成像则在术中精准识别『肿瘤』边界,减少术后残留风险。这类多模态技术已在脑『肿瘤』、黑色素瘤等模型中展现出临床转化潜力。
四、药物研发:从探针优化到诊疗一体化
1. 探针性能优化的关键方向
研发核心围绕 “提升靶向性、改善药代动力学” 展开:在标记技术上,通过 18F-SFB(18F - 琥珀酰亚胺酯)与肽链赖氨酸的 ε- 氨基进行酰胺键偶联,实现高效标记(反应时间 10-20 分钟),同时保证放射化学纯度>95%,避免游离 18F 导致的非特异性摄取;在结构修饰上,PEG 化改造(如「18F」FB-PEG-c (RGDyK))可加快血液清除、降低肾脏摄取,延长『肿瘤』滞留时间,尤其适用于脑『肿瘤』等特殊部位成像;在序列优化上,通过定向突变调整 RGD 环化构象,进一步提升与整合素 αvβ3 的结合特异性,减少与其他整合素亚型的交叉反应。
2. 诊疗一体化探针的研发探索
将成像功能与治疗功能整合是当前研发热点:以 FB-cRGD 为载体,同时偶联 18F(成像)与化疗药物(如紫杉醇衍生物),构建 “可视化药物递送系统”—— 通过 PET 实时监测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浓度与分布动态,实现 “给药 - 成像 - 疗效评估” 的闭环管理。在动物实验中,这类双功能探针不仅展现出与单独化疗相当的抑瘤效果,还能通过早期成像预测治疗结局,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可能。此外,针对耐药『肿瘤』,研发人员正探索将 RGD 探针与免疫治疗药物偶联,利用靶向递送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提升治疗响应率。
相关产品:
NOTA-Pentixafor
FAP2286
WL-12
DOTA-WL12
NOTA-WL12
DOTA-LM3
申明:仅实验室科研,不适应人体,后果自负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