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手机市场中迎来了一则好消息,那就是小米17系列在发布后12天内激活量突破百万台,成为继华为Mate系列、苹果iPhone之后,第三个实现此成绩的国产高端旗舰系列。
这一数据背后,是小米在技术、产品、市场三大维度的全面突破,甚至可以说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时,小米带来了不一样的策略。
比如通过精准的定价策略、差异化的技术配置、供应链的快速响应,以及高端市场战略的持续深耕,成功在6000-7000元价位段撕开缺口。
但为什么会有这种数据呢?笔者给大家总结了五点原因,接下来让我们长话短说,可以说整体都很清晰了。
第一点:操作系统更新速度很快
说实在的,一款新机一开始能吸引用户的是外观与配置,但想持续吸引消费者,操作系统的优化也就很关键了。
而从官方的节奏来说,近期的小米17系列可谓是频繁收到新版本推送,比如小米17 Pro就收到了澎湃OS 3.0.17.0版本更新推送。
此版本新增背屏动态通知、优化暗光下熊猫萌宠互动手势的体验、修复部分场景下妙享背屏花屏问题。
并且优化系统稳定性、优化部分场景下的功耗体验、优化部分场景下的游戏体验、修复双开应用被卸载的问题、修复三方直播场景下来电通话自动免提的问题等,体验变好,销量自然不会低。
第二点:首发新款『芯片』
需要了解,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虽然友商后续也会采用,但这个时间差还是很久的。
因为现在的市场几乎每周都在发生改变,加上有很多用户都会在国庆期间选择新机,那么小米自然是很合适的选择。
况且『芯片』实力也很强,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打造,据说CPU性能提升20%,GPU性能提升23%,NPU算力提升37%。
对于性能党来说,新机的吸引力很强,更何况还配备了LPDDR5X和USF4.0的组合来和大家进行见面。
第三点:营销策略的“事件化运营”
比如发布会造势,雷军年度演讲以“改变”为主题,分享小米汽车与『芯片』研发进展,强化技术品牌形象。
然后就是KOL联动,官方邀请850名米粉参与发布会,通过UGC内容扩散传播;再加上实时公布激活量、首销纪录等数据,制造行业话题。
关键当用户反馈标准版缺少1TB版本时,小米在72小时内完成产线调整,推出16GB+1TB版本(5299元),避免因配置缺失导致客户流失。
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自然是看到了官方的诚意,那么进行选择的时候,也就不会出现过度犹豫的情况。
第四点:定价策略的优势
虽然小米17 Pro系列的定位高了一些,但是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这种“加量不加价”策略,在通胀背景下显得极具诚意,直接刺激换机需求。
况且新机的规格提升幅度也很大,比如3nm『芯片』、7000mAh电池、徕卡影像,又或者是超声波指纹和1.5K直屏等。
再加上全系支持50W无线🛜快充,兼容PPS协议100W充电,解决多设备充电兼容性问题,以及100W有线快充的加持,实力可谓是很强。
更不用说全系支持Dragon Fusion全计算摄影技术,通过AI算法优化画面质感,降低普通用户拍摄门槛。
第五点:副屏设计
说实在的,小米17 Pro系列的副屏设计真的是极具吸引力,通过一块2.02英寸AMOLED副屏重新定义高端旗舰的交互逻辑。
这块被官方命名为“妙享背屏”的创新设计,不仅成为产品辨识度的核心符号,更以差异化功能重构了用户与手机的互动方式。
即使副屏本身的争议声很大,但是带副屏的小米17系列开售5天销量破100万台,其中Pro Max版占比超50%,证明市场对差异化创新的认可。
可以说小米用一块屏幕解决了“快捷交互”“创作监看”“个性表达”三大痛点,同时通过技术优化平衡了功耗与实用性。
综上五点原因来看,当行业陷入“参数堆砌”时,小米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义、硬核的技术创新、灵活的市场策略,证明了高端市场并非苹果的“专属领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