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细胞与基因治疗科研领域蓝皮书
报告共计:31页
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发展报告:中美领跑科研,波士顿北京上海跻身全球创新第一梯队
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正以强劲势头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格局。自1990年首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开展以来,这一领域历经科学探索到商业化落地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CAR-T细胞疗法的推动下,已成为各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核心赛道,吸引着全球资源与政策的高度关注。近日,《2025细胞与基因治疗科研领域蓝皮书》发布,通过详实数据与科学评估体系,全面揭示了全球CGT领域的科研态势与城市创新格局,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全球科研发展来看,CGT领域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2020-2024年,全球CGT领域总发文量突破21万篇,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9%,显著高于医学领域2.0%的平均水平,彰显出该领域旺盛的科研活力。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全球CGT领域发文总被引次数超260万次,归一化引文影响力(FWCI)为1.23,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3%,意味着该领域研究成果获得了更广泛的学术认可。
热门研究主题方面,外泌体作为抗癌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外泌体|『肿瘤』|给药系统”)和CAR-T免疫治疗研究(“嵌合抗原受体|免疫治疗|T细胞”)成为领域内高影响力文献产出最高的两大方向,五年间前10%高被引文献数量分别达3460篇和2261篇。此外,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干细胞』外泌体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以及mRNA疫苗开发等方向也表现突出,展现出CGT领域多学科融合、技术多点突破的特点。
国家层面,中国和美国构成了CGT领域科研产出的第一梯队。2020-2024年,中国贡献了60421篇研究成果,美国贡献58253篇,远超德国、英国、日本等第二梯队国家。从发展速度来看,印度以17.4%的发文量复合年均增长率领跑,中国以10.6%紧随其后,两国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过,在学术影响力上,中国仍有提升空间,FWCI为1.27,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与法国(2.29)、西班牙(2.18)、加拿大(2.17)和美国(1.79)等领先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未来需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与国际影响力。
在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方面,蓝皮书构建了涵盖科研资源、学术原创力、科研影响力、产学融合四大维度的CGT领域城市创新指数,对全球30个科研活跃城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波士顿、纽约、北京位列综合排名前三甲,构成全球CGT领域创新城市第一梯队,伦敦、旧金山、上海紧随其后,跻身全球前十。
具体来看各维度表现,科研资源层面,中国城市优势显著。北京以82.1分位居全球第一,上海(78.6分)、武汉(68.4分)、杭州(67.7分)也进入前十,其中北京活跃学者数量约6900人,发文量达11941篇,均为全球首位。美国城市则在科研基金方面表现突出,费城、休斯顿、墨尔本等城市的CGT领域基金资助相对活跃度位居前列。
学术原创力维度,波士顿(88.0分)、北京(83.7分)、上海(81.8分)占据前三,中国有5座城市进入前十,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创新实力。北京和上海在学术生产力上优势明显,杭州、武汉则凭借超高的发文增速(分别为14.6%、12.9%)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不过,在高质量科研产出上,美国城市仍具优势,波士顿前1%高被引文章数量达643篇,位居全球第一。
科研影响力方面,美国城市呈现绝对领先态势,旧金山(87.0分)、波士顿(84.1分)、纽约(77.9分)包揽前三,前十城市中美国占据8席。旧金山以33.8次的篇均被引次数和41%的顶刊引用率,成为引文影响力最高的城市。欧洲城市则在国际影响力上表现亮眼,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合作城市多样性指数位居全球前列,体现出高度开放的科研体系。
产学融合维度,美国城市依旧领跑,波士顿(88.4分)、纽约(76.7分)、旧金山(73.6分)位居前三。波士顿凭借“高校-医院-企业”创新金三角模式,在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上均处于全球领先,过去五年产学合作发文达1510篇,参与合作企业数量45家,远超其他城市。中国仅有北京进入前十,在科研成果产业适用性上表现突出,但整体产学融合水平仍需提升。
蓝皮书指出,全球CGT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和城市在多维度持续发力。未来,各城市应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构建高效创新生态,加强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对于中国城市而言,需重点解决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化瓶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国际合作广度与深度,推动CGT领域从“量”到“质”的跨越,为全球医疗健康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1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