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妮10月8日报道:一场连接远古与当今、科学与心灵的跨界合作日前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精彩亮相。
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方共同主办的“遇见你的恐龙人格”——“中国恐龙大展”联名文创发布活动10月7日在沪举行。活动现场,“龙系16人格”互动游戏、联名文创正式发布。
科学为基:恐龙化石解锁“16人格”新体系
据了解,此次跨界合作的核心成果,是将古生物学的化石证据与现代心理学的MBTI人格分析体系进行了巧妙结合,推出了“龙系16人格”互动测试游戏及系列文创产品。
古生物学家利用足迹化石、骨骼结构等关键线索,得以严谨地推测恐龙的行为模式与生存策略。例如,根据化石证据推断,中国龙(Sinosaurus)展现出协作和勇于探索的特性,其行为模式被认为与MBTI中富有创造力、感染力的“竞选者”(ENFP)人格高度契合;而有“中国第一龙”之称的禄丰龙(Lufengosaurus),其化石特征揭示了其稳定的社群关系和有序的集体活动,被类比为讲求效率、善于组织的“总经理”(ESTJ)人格。
依托“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中的16具珍贵恐龙化石标本,上海科技馆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开发了“龙系16人格”互动测试游戏。该游戏的科学性在于,每一种恐龙的形象和行为设定都以真实的化石为科学原型,参与者将沉浸式穿越至远古环境,通过模拟情境中的“本能选择”,发现与自己行为模式最契合的恐龙伙伴。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心理测试,而是将恐龙基于化石证据的适应性行为策略与人类性格维度进行科学类比,让沉默的化石真正“开口说话”,实现古生物学知识与个人自我认知的有效连接。
跨界共创:科普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活动现场,联名文创系列正式揭幕,发布了以“龙系16人格”为主题的手机气囊支架与手机挂绳等两款新品。这些实体产品将互动游戏中的恐龙形象进行转化,融入了其科学推测的行为特征与MBTI人格分析,形成了独具辨识度的“恐龙人格”标识体系。联名文创与互动游戏的同步推出,标志着科普知识传播与公众触达方式正迈向『数字化』体验与实体化产品相结合的多维新阶段。
“此次‘中国恐龙大展’联名文创开发项目,突破了传统科普仅限于知识传递的局限,更注重启发思考、连接情感、促进自我认知。它通过认识恐龙世界的多样性,来反观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认识“恐龙人格”,既是对远古生命的致敬,也为公众带来了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启发,是当代科普融合发展的一次系统化探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表示,此次跨界合作是科普场馆与医疗单位在公众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为科普传播与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创新路径。
据悉,“龙系16人格”互动测试游戏已同步开放线上体验(线上地址:),相关文创产品也已启动线上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