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探索家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和用途:来自意大利的新证据
报告共计:28页
家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和用途研究总结
本研究基于2024年意大利消费者预期调查(ISCE)的专项模块数据,聚焦18-75岁意大利人群,深入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的家庭采用现状、影响因素及经济回报,为理解该技术的社会经济影响提供了重要实证。
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4月,75.6%的意大利受访者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36.7%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过,20.1%为月度用户。使用场景以工作之外为主,32.7%的受访者在非工作场合使用过,但仅6.4%达到每日使用频率。
人口统计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采用率影响显著。性别方面,男性♂️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分别比女性♀️高出约8个和7个百分点,这种差距即便控制其他变量仍存在。年龄与教育是关键变量,18-34岁年轻群体及大学学历者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显著更高,而65岁以上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数字鸿沟”。收入与AI使用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温和,相比之下教育和数字素养的作用更为突出。职业层面,学生展现出最高的采用积极性,教师虽知晓率较低,但知晓后使用意愿较强。城市规模对AI采用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而社交活动参与度与AI使用概率呈显著正相关。
在应用场景方面,教育、培训和休闲是未来最受期待的领域,而医疗和财务咨询场景的使用意愿较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显现成效,能辅助语法检查、翻译等任务,但对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潜在影响仍需关注。
经济回报方面,通过明瑟收入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1.8%-2.2%的收入增长相关,这一收益相当于半年额外教育的回报。不同群体中,男性♂️、18-44岁人群、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暴露行业和职业从业者的收入回报更为明显,提示技术可能加剧部分群体间的差距。微观层面,AI能显著提升特定任务的生产力,但宏观经济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仍较为温和,两者的协调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受多重因素驱动,且已展现出明确的经济价值。为促进技术普惠,需针对性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和低教育水平人群,同时通过教育课程整合AI培训,确保不同群体均能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