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5由LY75基因(淋巴细胞抗原75,DEC-205)编码,是一种表面多糖体受体,其细胞质域包含对内吞作用和结合后内化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基序。已知作为凋亡和坏死细胞的表面受体发挥作用, 导致抗原摄取和处理。CD205具有快速内化率,并且在『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的差异表达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特性,是ADC的一个潜在新靶点。
(数据来源 Damian T R, et al. Haematologica. 2025)
CD205特征
CD205是一种内吞作用类型的I型C型凝集素样跨膜糖蛋白分子,有1722个氨基酸组成一条长链,其细胞外部分(28-1666aa)包含一个N端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yR)、一个纤维连接蛋白II型结构域(FnII)和10个在结构上(尽管不一定是功能上)类似于C型凝集素结构域(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s)的结构域。
(数据来源 Uniprot)
CD205在脾脏、胸腺、结肠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在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中检测到。在淋巴瘤细胞和白细胞中广泛表达,因此大多数『肿瘤』和/或其微环境中的靶抗原表达可以预期。
(数据来源 The Human Protein Atlas)
CD205信号调控
CD205在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中的作用已被充分表征。CD205在皮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髓质树突状细胞(CD11c+ CD8+)以及外周树突状细胞的亚群(CD11c+ CD8+ 脾脏/淋巴结树突状细胞、皮肤/间质树突状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中高表达。CD205功能的研究大多依赖于单克隆抗体作为替代配体,研究表明,当抗原通过抗CD205抗体偶联靶向树突状细胞时,抗原被内化、处理,并高效地呈现在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上(交叉呈递)。
(数据来源Jessica B, et al. Antibodies. 2022)
Rachel等人创建了一系列覆盖CD205胞外部分的CD205–IgG融合蛋白,并使用这些融合蛋白来识别CD205配体的生理分布。我们的数据表明,CD205分子的两个区域,位于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s)3+4和9+10内,识别在多种细胞类型凋亡和坏死过程中表达的配体,并且还由DC2.4树突状细胞系的活细胞表达。因此,CD205作为死亡细胞的识别受体,可能为自抗原在胸腺内和外周耐受中的摄取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
(数据来源Rachel E S, et al. Mol Immunol. 2009)
CD205靶向治疗
OBT076/MEN1309是Oxford BioTherapeutics开发的一种针对CD205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目前处于1b期临床试验。它采用了一种潜在的双重作用机制,不仅直接针对癌细胞,而且重新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通过消耗免疫抑制树突状细胞,OBT076有可能重新激活免疫系统,促进T细胞的诱导和激活,以增强抗『肿瘤』反应。OBT076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1b期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单药治疗活性(NCT04064359)。
(数据来源 PatSnap)
我们收集整理一批CD205相关抗体序列信息。文档可关注、回复“CD205”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