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疑似鼻炎的确诊方法包括过敏原检测、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血常规检查以及鼻分泌物涂片。鼻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来识别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有眼痒和阵发性喷嚏等症状,治疗时需结合回避过敏原及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
鼻内镜检查采用硬性或软性内镜观察鼻腔黏膜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充血、水肿、息肉或分泌物潴留。慢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可能出现肥厚或苍白,并伴有鼻塞、黏脓性鼻涕等症状。
鼻窦CT扫描适用于怀疑有鼻窦炎并发症的儿童,能够清晰显示窦腔积液、黏膜增厚及解剖变异情况。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多由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通常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血常规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而中性粒细胞增多则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表现。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会增高,患儿常伴有发热、流清涕等症状。
鼻分泌物涂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病原微生物,帮助鉴别过敏性鼻炎与感染性鼻炎。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致病菌种类,从而指导更精准的用药。
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湿度在40%至60%之间,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减少过敏源。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西兰花,同时避免冷饮刺激。适度参加游泳、慢跑等活动能增强体质。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性鼻塞或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