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炎、龋齿、智齿冠周炎和牙髓炎等。可以通过口腔清洁、局部冷敷、药物治疗、牙科处理和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症状。建议孕妇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牙龈肿胀敏感。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加重食物残渣刺激引发的疼痛。使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避免用力漱口刺激牙龈。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炎。
妊娠期牙龈炎多与菌斑堆积有关,典型表现为牙龈出血伴钝痛。可能与孕吐后未及时清洁口腔有关,严重时会出现牙龈增生。除加强口腔清洁外,可短期使用西吡氯铵含片抑制细菌,但须避免含酒精漱口水。出现化脓性炎症时需在孕中期进行龈上洁治。
孕早期频繁进食酸性食物易引发牙本质敏感,深龋可能诱发阵发性锐痛。龋洞可能暴露牙神经导致冷热刺激痛,夜间平卧时疼痛加剧。孕中期可进行临时充填,使用丁香油棉球暂封龋洞,禁用含肾上腺素类麻醉剂。哺乳期后再行根治性治疗。
阻生智齿周围牙龈袋易积存食物残渣,引发冠周组织红肿跳痛,可能伴随张口受限。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孕中期可在局麻下切开引流。急性期可短期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禁用甲硝唑片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龋齿或牙隐裂导致的牙髓感染会产生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延长疼痛时间。孕期处理以缓解症状为主,可通过开髓减压暂时缓解压力,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根管治疗建议延至产后进行,避免长时间仰卧体位影响胎儿。
孕期出现牙疼应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优先选择物理降温缓解疼痛。日常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餐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牙龈抵抗力。出现持续疼痛、面部肿胀或发热时须立即就诊,避免感染扩散影响胎儿健康。牙科治疗尽量选择孕中期进行,术前需告知医生妊娠周数及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