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一种由颅内压失衡导致的危重症,紧急处理至关重要,以防止脑干受压引发呼吸循环衰竭。颅内压急剧升高、脑组织缺氧和继发感染是脑疝最需要警惕的情况。
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动作可能导致颅内压骤增,加重脑组织移位。患者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加深等症状。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颅压,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脑疝引起的脑干受压会直接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血氧饱和度可快速降至危险水平。此时需立即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并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改善脑微循环。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异常等脑疝征兆,须启动紧急救治流程。
长期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或颅内感染,这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配合定期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导致的脑疝,还需严格消毒处理伤口,必要时联合注射用万古霉素控制感染。
脑疝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上应选择低盐、高蛋白流质食物,如蒸蛋羹、米汤等,避免呛咳。康复期间可以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但禁止突然改变体位。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瞳孔或呼吸异常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脑水肿消退情况,并严格遵医嘱调整脱水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