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一种涉及血液科或皮肤科的疾病,可能与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因素有关。
当紫癜涉及血液系统异常时,需要就诊血液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可能伴随鼻出血或牙龈出血,这通常与免疫异常、药物副作用、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有关。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氨肽素片等药物治疗。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过敏性紫癜通常由皮肤科负责诊疗,其特征是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丘疹,有时伴有关节肿痛或腹痛。发病原因包括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辅助诊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C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此外,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也是重要的一环。
血管炎相关紫癜则需转诊风湿免疫科,例如IgA血管炎,这种病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样皮疹,常合并肾脏损害。病因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需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指标。治疗上可能采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儿童突发紫癜时建议优先就诊儿科,因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较高,可能伴有腹痛或血便等症状。家长应注意记录孩子的皮疹分布和伴随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并指导家长观察是否有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紫癜伴有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表现,则应立即送往急诊科处理。暴发性紫癜属于危急重症,与严重感染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瘀斑和休克。急诊处理措施包括抗感染、血浆置换、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抢救措施,随后患者会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日常生活中,紫癜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穿着宽松衣物以减少摩擦。饮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过敏性紫癜患者需要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高风险致敏食物。同时,要注意观察并记录皮疹的变化、出血情况及伴随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一旦出现新的瘀斑、腹痛或血尿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