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高是身体垂直方向长度的表现,它受到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并且主要由骨骼状况决定。在身高发育过程中,头部、脊柱以及下肢的长骨起着关键作用。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大约在12至13岁,而这一过程在19至23岁左右逐渐停止。相比之下,男性♂️在15至16岁迎来生长高峰,直到20至24岁骨骼完全成熟,身高增长才告一段落。众多因素参与影响个体身高,包括遗传背景、营养状况、体育活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差异、内分泌变化、青春期到来的早晚以及医学进步等。
关于身高与体重的理想比例,普遍认同的标准是:女性♀️体重(公斤)约等于身高(厘米)减去110;男性♂️则是身高(厘米)减去105得到体重(公斤)。因此,对于165厘米高的个体来说,理想的体重大约是女性♀️55公斤,男性♂️65公斤。
在准确测量身高时,被测者需脱鞋站立于身高计的底板上,确保脚后跟、骶骨和两肩贴近测量杆。测量人员调整被测者头部位置,使耳廓下缘与眼眶下最低点水平,随后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头顶,轻轻接触,即可读取身高数据。为确保测量准确性,建议在相同时间(早晨更为理想),使用同一设备,被测者保持相同的站立姿势,并在平坦且靠近墙壁的地面上进行。每次测量至少重复两次,间隔30秒,结果应大致一致,且身高计的误差不应超过0.5厘米。
至于上半身长度的测量,被测者需坐在特制的坐高计上,确保后脑、肩胛骨间的脊柱点和骶骨紧贴立杆,保持头部正直、双眼平视、身体挺直、双腿成90度角平放,双手自然下垂。测量步骤与身高测量相似,重点在于确保被测者背部三点🕒️稳固贴合立杆,其余要求与身高测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