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栓塞和恶病质。这类患者心脏泵血功能长期受损,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重构和纤维化,容易引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电解质紊乱会加重这些症状,表现为心悸、晕厥等。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输出量降低导致肾脏灌注不足,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水钠潴留。长期肾缺血可导致血肌酐升高、少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呋塞米片或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必要时还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右心衰竭时,肝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肝淤血及转氨酶升高。若长期存在,可能会发展成心源性肝硬化,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改善心功能是关键,同时可以辅以复方甘草酸苷片或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保肝药物。
心室壁运动减弱和心房颤动易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脱落可造成肺栓塞或脑梗死,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或偏瘫。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并对高危患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长期组织缺氧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肌肉消耗、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状况,与胃肠淤血引起的吸收障碍共同构成心源性恶病质。治疗上应给予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或静脉营养支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每天监测体重变化,严格控制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务必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擅自停用利尿剂或强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