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保障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自出生起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疫苗接种来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宜接种疫苗,以下是十种需要暂缓或避免接种的情况:
1. 过敏体质:如果孩子存在食物过敏现象,如对鸡蛋过敏、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在过敏期间最好避免接种疫苗。 2. 患有疾病:患有心脏病、肝病、肾病或结核病的婴儿,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 免疫系统问题: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不宜接种疫苗,特别是活性疫苗。 4. 神经系统疾病: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癫痫、高热惊厥史、脑炎后遗症等情况的婴儿,应避免接种某些疫苗,尤其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 急性疾病期:婴儿处于任何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时,应推迟接种,以免病情加重。建议康复一周后再行接种。 6. 发热:婴儿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推迟接种。 7. 皮肤状况:若接种部位存在严重皮肤病如皮炎、牛皮癣、湿疹等,需待痊愈后再接种。 8. 腹泻:婴儿排便次数显著增多至每天四次以上时,不应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 鸡蛋过敏:对鸡蛋过敏的婴儿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腮风、流感等相关疫苗。 10. 牛奶蛋白过敏与免疫缺陷:对牛奶蛋白过敏或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婴儿不能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了解并识别这些不适宜接种疫苗的情况对于保证接种安全至关重要。在计划接种前,家长应及时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适合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