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病菌感染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时,药敏试验是一个关键步骤。该试验通过收集患者的分泌物或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旨在识别感染的具体病菌及其对哪些药物较为敏感。这项测试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针对特定病菌采用最有效的药物治疗,通常在3至7天内就能使病情得到缓解,是目前最为高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面对某些难以用常规经验性用药见效的特殊病菌感染,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来指导用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治愈疾病。
药敏试验的样本通常取自感染部位,比如血液、痰液或排泄物,并进一步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目前,药敏试验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手工方法和自动化仪器检测两大类。
在手工药敏试验中,科研人员会将分离出的单一菌株涂布在培养皿上,然后贴上含有特定抗生素的药敏试纸条。经过一夜的培养,抗生素会向周围扩散。若菌株对该抗生素敏感,试纸条周围会形成一个无菌生长的区域,即抑菌圈。反之,若菌株表现出耐药性,则抑菌圈会减小甚至消失。
自动化药敏试验则更加高效,通过将单一菌株制备成菌悬液并加入含有多种抗生素的特制药敏板中,随后利用仪器进行培养。次日,仪器会自动输出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据此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中介或耐药状态。这两种药敏试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精准选择抗生素种类,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