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是一种在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从患者的脊柱(即脊椎骨)间隙中抽取少量液体——脑脊液,来进行临床诊断。这项技术对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识别和判断至关重要。
它能帮助诊断诸如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和霉菌性脑膜炎以及乙型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此外,对于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部损伤情况,腰椎穿刺同样发挥着诊断作用。该操作还适用于需要通过椎管内给药治疗如脑膜炎败血症的情况,以及实施麻醉和进行椎管造影检查。对于脱髓鞘疾病,腰椎穿刺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在CT技术普及之前,腰椎穿刺几乎是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必要步骤。即便如今CT检查应用广泛,腰椎穿刺依然不可替代,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区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膜炎引起的头痛、呕吐和颈部僵硬等症状时,腰椎穿刺能够提供直接明确的诊断依据。腰椎穿刺还能直接测量颅内压,分析脑脊液成分,甚至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适量放出脑脊液还能辅助治疗,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尽管腰椎穿刺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仍存有顾虑,担心该检查可能伤害脊髓或影响健康。实际上,这些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医生会选择在第3至4或第4至5腰椎间隙进行穿刺,这一区域不含有脊髓神经,从而避免了对神经的伤害。而且,脑脊液主要由水分组成,其中含有的糖、氯化物、蛋白质和白细胞数量有限,其产生与吸收速度快,即使抽取少量样本,身体也能迅速补充,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因此,当病情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与医生合作,无需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