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两者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刺激胃酸分泌等机制诱发溃疡,根除该细菌有助于溃疡愈合并降低复发概率。
幽门螺杆菌的定植会引发胃窦部炎症反应,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过量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可腐蚀肠黏膜形成溃疡。该细菌产生的尿素酶、空泡毒素等物质会直接损伤黏膜防御机制。临床数据显示,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类溃疡通常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遗传易感性或应激因素相关。但此类情况占比不足10%,且溃疡特征多表现为多发性、浅表性病变。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保护功能,与细菌阴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建议出现上腹痛、反酸等疑似症状时及时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确诊后需规范完成14天四联疗法,常用方案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以确认细菌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