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被老蒋当作座上宾的消息从天津站泄露,保密局天津站的高层成员——少将站长吴敬中、中校副站长余则成以及中校行动队长李涯——对这一泄密事件并没有感到丝毫自责。相反,他们反而通过一场关于“电话是否来自南京进行问责”的“百万赌局”来消解紧张氛围。最终,吴敬中凭借其敏锐的判断力成功“料事如神”,赢得了一百万,李涯也跟着拿到了相同数额的奖金,而余副站长则抽出了二百万法币。与此同时,吴敬中一边在电话中向毛人凤“汇报”情况,一边若无其事地将钞票揣进了口袋。三人表面波澜不惊,实际上他们内心的冷静与疏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一百万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几块烧饼钱”,对财大气粗的吴敬中和余则成而言根本不值一提,而李涯则因为他能给翠平送上一只价值一头牛的手镯,显然也是不缺钱的类型。另一方面,这三人都对冈村宁次怀有深深的仇恨,内心希望他能够尽快暴露,最终被送上审判台,甚至送上刑场。因此,对于消息的泄露,他们并不觉得有多么严重,反而心中暗自庆幸。
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知道,吴敬中与余则成都曾在对日生死存亡的谍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李涯则是在临澧特训班经过严格训练,肩负起了抗日重任。三位有着深厚国仇家恨的特工,对于冈村宁次逃脱惩罚的任何可能性,都是毫不容忍的。而这场赌局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深不可测的心机,也揭示了吴敬中和余则成不同的智慧和情商差距。李涯或许在其中显得有些笨拙,似乎像马奎一样直白,然而余则成的聪明才智几乎不亚于吴敬中,展现出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
吴敬中的背景十分惊人,历史上他确实存在并且名声显赫。1925年之前,他是党内高级干部,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恰逢革命低潮。吴敬中与至少八名同学一同被南昌行营调查课课长邓文仪诱降后,被迫转投复兴社特务处,随即成为了戴笠与毛人凤的亲信,权力地位始终高于“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人均是在军统局改为保密局后才逐渐升迁为少将,而吴敬中的职务与军衔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高位。
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曾是毛人凤的亲信,但他们的晋升之路相较于吴敬中显得更为曲折。尤其是沈醉,他一度被毛人凤踢到即将起义的云南当站长,而吴敬中无论面对谁当上局长,他始终稳坐“封疆大吏”的椅子。从吴敬中在军统局西北区、东北区到保密局天津站的“平底调动”路线来看,无论面临何种危险,蒋同学和郑同学总能为他提供及时的支持,将他从困境中救出,而他的级别、权力与油水始终未曾减少。
吴敬中的领导风格十分高明,在电视剧《潜伏》中他展现了四面玲珑的精明。尽管他手下的四位中校——副站长余则成、情报处长陆桥山、行动队长马奎和李涯——级别上低于他,但吴敬中总能巧妙地维持着自己在团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余则成虽然从少校机要室主任晋升为中校副站长,但他深知自己无法与吴敬中比背景,无法威胁站长的位置,因此即使自己已晋升,他也从未心生当站长的念头。即使吴敬中准备离开,余则成也明白自己依旧无法超越吴敬中,便清楚地向翠平解释道:“那不可能,想当站长,上面得有人!”而余则成的这种心态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现实认知,官场中“上面有人”的规则是多么至关重要。
李涯,虽然在外表上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但实际上,他也有一番自己的打算。虽然他与吴敬中保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和谐,实际上却总试图抢夺一些风头,尤其是在此类赌博中,他通过站在吴敬中一边来争取一丝荣耀。尽管他有自己的“朋友”在南京,但这些所谓的关系却无法与吴敬中的背景相比。他的“在南京有朋友”的言辞,甚至连沈醉的级别都不够,显然是徒劳无功。
在冈村宁次行程泄密一事中,吴敬中和余则成并未感到责任,毕竟这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而李涯则被安排负责接待工作,这本就意味着如果出事,李涯是最合适的替罪羊。吴敬中和余则成并不会对冈村表现出过多的关心,因为他们与日本人有着深深的仇恨,而李涯的怨气也随之而来。三个人对待这次事件的态度各异,而通过这一场“百万赌局”,我们看到了他们微妙的权力博弈、心机和情商。
最终,吴敬中通过“料事如神”的预测赢得了一百万,而李涯似乎也参与其中,显得十分精明。但仔细想来,李涯的所谓精明不过是抢了吴敬中的风头,甚至让吴敬中少赢了百万。这个细节充分展现了吴敬中的高明,也揭示了李涯在某些时刻反而显得有些自作聪明。官场无小事,特工更重细节,这场赌局的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智商与情商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