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观看了《演员请就位》第三季的收官之作——第10期。作为这一季的最后一期,本期内容充满了“形式主义”,并且显得过于拖沓。令人意外的是,节目中几乎没有陈凯歌和章子怡的点评,简直可以说是让人有些失望。
那么,这期节目中到底有哪些“形式主义”的元素呢?它们的存在甚至让人觉得比导师的评语还要占据更多的时长和注意力。
首先是邀请了媒体观影团,这些网络博主和KOL们,现场为演员们的表演献上了大段的“溢美之词”。在这样的场合下,他们的言辞自然是要“讨好”观众,网上的“评论”和现场的“点评”完全是两码事,话语风格也截然不同。这种安排本应是增加多元化视角,结果却让点评的内容显得失去了真实性。
接着是所谓的大型“感谢会”。演员们纷纷上台,感慨陈凯歌和章子怡对自己演技的帮助。在感情激动之时,几位演员甚至忍不住落泪,表现出极为动情的一面。可以说,这一段的演技堪称炸裂,现场气氛一度高涨。如果真要找出问题,似乎就差没唱一首《感恩的心》了。这种类似命题作文的表演,过于刻意,反倒把综艺的氛围带入了“年终答谢会”的模式,显得极为商务化,缺少了娱乐感。
再来说说那些有才艺的演员,他们上台表演的环节也不乏亮点。例如,锤娜丽莎上台讲了一段脱口秀,原本是想活跃气氛,但结果却尴尬到极点。脱口秀并非《演员请就位》这种舞台的合适形式,它更适合放在喜剧节目中展示。如果非得加入这种内容,还不如让导师们多发表几句看法。两位导师的真知灼见被时长挤压得无影无踪,令人非常惋惜。
而在这些形式主义的环节中,本期节目还包含了三段短片,它们的表现如何呢?让我逐一点评。
1.《再见吧啦》——饶雪漫主导
我给这部作品打4分。整部短片的剧情显得非常幼稚,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艺术应当源于生活,但又应高于生活,《再见吧啦》似乎两者都未能做到。饶雪漫显然缺乏对娱乐圈或职场的真实理解,完全凭借自我想象勾画了一个当红女演员与其经纪人的关系。尤其是在短片中,有一幕当红女演员渴望吃糖,完全无法与现实接轨。假如是13、14岁的小女孩也许还情有可原,但作为成年人,这种设定显得异常幼稚,甚至让人觉得这位角色永远停留在青春期,无法成长。这种剧情的弱点让演员的表演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不太愿意对演员的表现做出过多评价——反正都是漂亮的。
2.《蹲人》
这部短片我给打8分,算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它充满了港风气息,节奏紧凑。开头部分便迅速交代了三位女性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她们因为一些琐事彼此间充满了嫌隙。整体剧作较为完整,演员的表现也颇为亮眼,像苏晓彤、曹斐然和吴施乐的演绎可圈可点。最让我感动的是,尽管剧本的基调是悲剧,但导演巧妙地加入了生活化的元素,将原本苦涩的情感适当稀释,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温暖与善意。节奏掌控得相当到位,悲喜交替之间,故事的情感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3.《重逢》
我给《重逢》打5分,剧本虽说完整,但难免让人感到有些老套。故事讲述了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主,遭遇事业危机后不得不转行开车谋生,期间与前同事和前妻重逢,回顾自己的过往。剧作虽然具备一定的叙事框架,但其中有些情节显得不够合理。首先,男主与前同事的关系冷淡,怎么多年后,前同事又愿意伸出援手?这种设定似乎有些牵强。其次,男主的出轨行为以及与前女友再见时的情感反应,也显得不够真实。大多数女性可能更倾向于“活该”这样的情绪,而不是在面对落魄的前男友时依然流露出泪水与关切。这种人物情感逻辑的混乱,实在让人怀疑剧本的合理性。总的来说,一个好的剧本能成就演员的演技,而糟糕的剧本则会让演技也无从展现。希望演员们在未来能够更精明地挑选剧本,避免因为剧本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表演。
总的来说,本期《演员请就位》充满了形式主义的痕迹,实际的演技点评几乎被时长浪费了。无论是短片的质量,还是节目内容的设计,都暴露了这个综艺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些片段值得一看,但总体的安排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希望未来能够更注重作品本身,少一些形式,更多真实的艺术表达。
好了,我是猫兔子,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