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作为央视力推的反腐剧,开播时便一举登顶收视榜首,许多网友甚至将其与《人民的名义》进行对比,称其为“2.0版本”。然而,随着讨论声愈发高涨,剧集的口碑却急转直下。尽管演员阵容中不乏张译、蒋欣等实力派演员,但依旧无法挽回剧集的崩盘,甚至有观众直言:“赶紧下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其中,有一位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让观众忍不住大喊“辣眼睛”。他究竟是如何混入这部剧的?
剧集初播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期待。万海案的当庭翻供、乔振兴的离奇死亡、举报信直指高官等悬疑元素层层铺设,宛如连环炸弹般引爆了观众的追剧热情。而反腐扫黑的题材更是直击观众的内心,剧集的尺度大胆,揭示司法内部的博弈,令人不禁期待这部剧将带来一部检察院版的《无间道》。收视率瞬间突破2.5,优酷热度破万,数据显示这部剧注定会成为热门。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剧集的推进,观众发现剧情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万海案的调查进展缓慢,乔振兴的自杀、王春祥的违规问题接连爆出,而中间还夹杂着主角的家庭纠纷、旧案回溯等情节,剧本的主线时常岔开。剧情跳跃得让人晕头转向,很多网友直言:“这剧本简直想把十部剧塞进一部,根本没有主线。”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检察官当众道德绑架,喊出“你们就没点人情味吗”这种台词,根本不像司法人员该说的话,完全让人感觉像家庭剧的配角台词。
与《人民的名义》那种细腻推进的查案节奏,或者《狂飙》中警匪对垒的紧张气氛相比,《以法之名》的剧情显得有些浮华。比如,开头乔振兴溺水的戏份,拍得像灾难片一样,然而与主线毫无关系,纯粹为了制造噱头。剧集的“噱头大于内容”的做法,最终让观众的期待变成了失望,剧情的逻辑也愈发站不住脚。
除了剧情的松散,演员的演技同样令人难以接受。一部剧的灵魂在于角色,但《以法之名》的角色塑造似乎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配角们表现出色,令人称赞,但主角的表现却让人愕然。首先,董晴饰演的张文菁,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演绎出一个极具层次感的角色。她那句“谁才是黑社会,谁在栽赃,谁在陷害”一度火遍网络,成为观众模仿的热门台词。尤其是在监狱认罪时,她的表演充满了恨意与无奈,眼神和情感的处理极为到位,令人动容。而当她被判无罪时,她那讽刺的笑容更是将角色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难怪观众纷纷表示她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同样,徐梵溪饰演的周梅也令人印象深刻。丈夫乔振兴去世后,她的痛哭与绝望的表现充满了情感张力,特别是得知遗体被烧毁后,跪地仰天长啸的戏份,将她作为受害者家属的隐忍与心酸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不禁为之动情。
王劲松和冯嘉怡两位老戏骨同样不负众望,尽管戏份不多,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人物的深度与层次。冯嘉怡饰演的许言午,表面谦卑却暗藏心机,外表的温文尔雅与内心的深沉算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她的演技之精湛。
然而,主角们的表演却远没有那么让人满意。张译饰演的洪亮,本应是一个硬核检察官,却演得却唯唯诺诺,缺乏应有的威严。他在审讯中的表现,缺乏气场,始终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观众完全无法投入其中。相比《狂飙》中的安欣那种强硬的气场,张译的演绎让人觉得他根本不适合这个角色。
蒋欣饰演的郑雅萍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作为省检察院的干部,她时常表现出无理取闹、摔文件、冷笑等行为,甚至为了包庇恩师王春祥胡搅蛮缠,完全没有检察官应有的理性与冷静,显得极为不真实。
而赵煊饰演的陈胜龙,简直是整个剧集的最大败笔。作为黑势力的养子,陈胜龙本该是一个城府深、手段狠的角色,然而赵煊的表演却浮夸得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他在办公大楼里玩卡丁车的戏份,疯狂大笑的声音,宛如动画片中的反派,完全没有黑老大的威严。甚至在饭桌上质问小弟时,他的表演毫无焦点,情感波动也毫无节制,显得像是某个无厘头的喜剧角色,根本不配与其他演员的表演相比。
最令人崩溃的是,赵煊的表演不仅让陈胜龙这个角色崩塌,也让整个反派阵容的质感大打折扣,最终成为了全剧的“鸡肋”。相比之下,丁勇岱饰演的禹天成出场时的沉稳与气场,完美地展现了大佬的风范,语气平淡,却让人感到无形的压迫感。而赵煊则完全丧失了角色的内涵,情感的爆发显得过于浮夸,甚至缺乏应有的内敛与深度,成为全剧的一个笑话。
赵煊的演技问题,不仅让陈胜龙这个角色成了剧集的败笔,也使整个反派群像的表现质量大幅下降。观众不禁为他的表现感到尴尬,认为这部剧的反派部分完全被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