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7月15日报道,前ADOR代表闵熙珍被HYBE举报“业务背信”一案,最终以警方“无嫌疑”结论收场。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拉锯战,不仅牵扯出K-Pop巨头内部的权力博弈,还意外暴露了韩娱资本圈的“暗流涌动”。
2024年4月,HYBE突然对自家子公司ADOR的掌门人闵熙珍发起“突袭”,指控她“试图夺取ADOR经营权”,并向警方举报其涉嫌业务背信。HYBE的指控看似来势汹汹,但闵熙珍当即强硬回应:“从股权结构看,夺权根本不可能!”
随后,这场商战迅速升级:HYBE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意图罢免闵熙珍及ADOR管理层;而闵熙珍则反手向法院申请“禁止HYBE行使表决权”的临时处分。令人意外的是,法院站在了闵熙珍一边,裁定支持她的请求,理由是“HYBE的解任理由不充分”,且“闵熙珍的行为尚未构成对ADOR的实际背信”。
7月15日,闵熙珍方面正式宣布,警方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最终认定她“无嫌疑”,两起举报案件全部结案。此前,闵熙珍曾主动前往警局接受8小时调查,面对媒体时,她的态度相当淡定:“业务背信?这根本说不通吧?”调查结束后,她更是直言:“如实陈述后很畅快,这简直像喜剧。”
她的律师也透露,团队掌握了大量证据,后续会提交。而法院早前的裁定似乎已为这场闹剧埋下伏笔——尽管承认闵熙珍“确有脱离HYBE控制的意图”,但认为她的行为“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因此不构成“业务背信”。
这场纠纷的核心,或许在于ADOR旗下的顶流女团NewJeans。作为闵熙珍一手打造的“王牌”,NewJeans的商业价值让HYBE难以忽视。有业内人士分析,HYBE的举报可能意在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而闵熙珍的“防御战”则凸显了独立运营的野心。
法院的裁决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闵熙珍确实试图“削弱HYBE对ADOR的控制”,但她的行为更多是“策略性博弈”,而非法律意义上的背信。
这场风波不仅让HYBE的“内部矛盾”曝光,也让外界看到K-Pop产业背后的资本角力。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控制权争夺,在韩娱圈并非新鲜事,但像闵熙珍这样“反杀”成功的案例却不多见。
有网友调侃:“HYBE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也有人质疑:“到底是闵熙珍‘无罪’,还是HYBE举报‘失策’?”无论如何,这场商战已让ADOR和NewJeans的未来充满变数。
闵熙珍的“无罪”结案,或许只是这场权力游戏的一个节点。在K-Pop这个名利场,资本与创意、控制与反制的较量从未停止。下一次,当巨头再次出手时,谁会成为“棋子”,谁又能笑到最后?或许,答案早已藏在下一份合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