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曾经是火得不行的综艺节目,那个由湖南卫视推出的“换生活”真人秀可谓一度轰动,核心理念就是让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和农村的孩子交换生活,看看他们能否从对方的困境和快乐中找到启发、产生变化。节目播出了多年,涌现了不少所谓的“问题少年”和“励志少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的确因为这个节目而被更多人认识。然而,岁月匆匆流逝,11年过去,当年的那些主角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变形记》这档节目。2006年开播时,节目就以“变形”二字为主题。城市的孩子多为家境优越但叛逆的少年,而农村的孩子大多生活贫困,但心地纯良,象征着“励志”的典范。节目组将这两类孩子放进对方的世界,规定7天时间,看看他们能否互相适应、改变自己。吴宗宏和易虎臣这一对来自2009年季的组合,正是在节目火爆的巅峰期亮相,那时节目的收视率爆棚,观众们纷纷期待这对性格迥异的少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吴宗宏,来自城市,家境可谓相当优越。父母从事生意,他住着大房子,衣食无忧。然而,这个少年却完全是个典型的“叛逆者”。上学时不爱学习,和老师对着干,打架斗殴早已是家常便饭,成绩差得令人咋舌。在节目中,他的形象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嚣张跋扈,脏话连篇,对父母全无尊重。去农村之前,他甚至放话说:“农村那地方,我才不想待。”如此的态度,光是节目组就能感受到压力,更不用说观众了。
而易虎臣呢,出身于湖南一个偏远的山村,家里穷得叮当作响,全家就靠几亩薄田勉强过日。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妹妹年幼,易虎臣从小便肩负起家庭的重担,挑水、砍柴、种地样样都做。节目里,他话少性格老实,甚至有些木讷,但眼神里透着不服输的劲儿。去城市之前,他唯一的梦想就是“赚点钱,让爸妈过得好些”,这一份朴实无华的愿望令人感到一阵心酸。
两人刚在节目里亮相时,性格与背景的反差便极为明显。吴宗宏对农村生活充满嫌弃,而易虎臣对城市的繁华则充满了好奇。节目组显然看中了这种矛盾,所以将这两人安排在一起,期待能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
经过7天的交换生活,两人都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吴宗宏在农村吃了不少苦,干了几天农活,最终也流下了几滴眼泪,表示要“改过自新”。而易虎臣在城市过了几天较为舒适的生活后,也承诺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但电视里的变化远没有现实那么简单,节目一结束,镜头一关,他们的人生依旧需要自己去走。接下来的11年,才是对他们真正的考验。
吴宗宏回到城市后,确实短暂地“老实”了一段时间。节目效应仍在,他的父母开始关注他,甚至他也努力去尝试上学,成绩稍有提升,父母也为此高兴。但这股改变的动力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混日子、玩乐、和朋友们胡闹,成绩依旧差得令人无语。因为家里有钱,他不愁吃穿,生活极其放纵,手机换最新款、衣服穿名牌,泡网吧、进KTV、无所事事,活得像个“废物”。
后来,他的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决定送他去技校学个手艺,想让他学点实际的东西,然而吴宗宏怎会甘心忍受这种辛苦的生活?没几天,他就不耐烦地跑了,说那工作太累,自己不想干。紧接着,他开始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做些小买卖,赚点快钱。有传闻说他还曾参与过传销,拉人头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家人束手无策,亲子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彻底放手。
吴宗宏的动态如今几乎全靠网友爆料。有人说他欠了巨额债务,每天被债主追债,也有传闻说他在家乡附近做一些零工,生活一团糟。总的来说,那个曾经的“叛逆少年”似乎没有任何长进,30岁不到的他,依然在啃老,生活拮据,甚至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易虎臣的生活轨迹。节目之后,易虎臣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踏实地回到了农村,把“努力读书”当作了自己的责任。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一边上学一边干活,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从村里的小学生升到了县里重点高中的学生。高考时,虽然成绩并非顶尖,但他仍然成功进入了一所二本大学,选择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实用专业。
大学期间,易虎臣没有空闲时间,他靠奖学金和兼职积攒了一些资金,还给家里寄回了不少钱。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老家附近的一个小城镇,进入了一家工厂做技术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却稳定,他脚踏实地,工作几年后升职成了车间的小主管。后来,易虎臣自己攒钱开了一家修理店,专门维修农用机械,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慢慢地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
近些年,易虎臣结婚生子,妻子是本地人,两人一起积蓄钱款买了房,生活不富裕,但非常稳定。他还常常回到村里帮乡亲们修理东西,口碑也不错。与吴宗宏相比,易虎臣没有奢华的生活,但他过得踏实安稳,日子充实有意义。他的人生,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馨。
11年过去,吴宗宏与易虎臣的差距令人触目惊心。吴宗宏依旧是个混得一团糟的“叛逆少年”,而易虎臣则依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以及逐渐向好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差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背景的差异。吴宗宏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父母忙于生意,根本没空管他,从小对他宠爱有加,却忽视了对他品格的培养。结果,吴宗宏成了一个只会索取却没有责任感的孩子。而易虎臣的家庭虽然贫困,但父母依然教他要实诚做人,吃得了苦。这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直接塑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选择。吴宗宏总觉得父母能为他撑起一片天,易虎臣则清楚,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再看教育。吴宗宏完全没有把父母为他提供的教育机会当回事,初中没读完就放弃了学业。而易虎臣即便家境再困难,他依旧咬牙坚持,不仅努力学习,甚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提升自己。虽然两人背景不同,但易虎臣明白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吴宗宏却忽视了这一点,错失了无数机会。
更深层次的差异在于个人选择。每当吴宗宏遇到困难,他总是选择逃避:学手艺嫌累,做生意想走捷径,结果越混越差。而易虎臣面对困难时,总是迎难而上,学习吃苦,工作也不怕累,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同的选择,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总之,吴宗宏生活在资源丰富的城市,却浪费了这些机会;而易虎臣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却用尽一切努力让自己改变命运。这就是生活中常说的“起点不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