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谈过,跳水救人的事。”庞洪雨面容憔悴,低声对记者说道。这句话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无奈,她的心情无法掩饰。那时,她的丈夫郑益龙为了救人英勇跳水,却永远没有再回到她的身边。
她继续说:“他曾答应过我,会考虑家庭,会照顾孩子。但我知道,他的承诺是敷衍的。”庞洪雨清楚,郑益龙是那种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袖手旁观的人。她明白他的性格,他根本无法置身事外。然而,最终的噩耗还是让她在不满一岁孩子的眼前,失去了她的丈夫,孩子也成了没有父亲的孤儿。
庞洪雨并不怨恨丈夫的决定,相反,她知道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才是她选择的伴侣。但她痛恨命运的无情,它无端把一个如此善良、真诚的男人带离了她的世界。
在丈夫的葬礼结束后,庞洪雨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放弃了自己曾经热爱的教师职业,代替郑益龙去追寻他未竟的军人梦想。31岁的她被特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并荣获了少校警衔。
2013年3月1日,这一天成了庞洪雨一生永难忘记的日子。那天,她的丈夫郑益龙——武警广州支队四大队副教导员,终于请了一个难得的假日,准备带着她的父亲,也就是她的岳父,一同去中山二院看病。两人出门时,天气还是有些阴沉,仿佛有风雨即将来临。
“快回来,要是下雨了,就等一等。”庞洪雨一边照顾着年仅10个月的儿子,一边叮嘱郑益龙。郑益龙笑了笑,答应她“好”。他性格稳重,一直让庞洪雨感到放心。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是她最后一次和他说话,也是她最后一次看到他微笑。
他们的婚姻并不容易。作为军人和军嫂,郑益龙和庞洪雨四年来聚少离多,每一次相聚,他们都会格外珍惜。两人于2006年相识,年龄相差三岁,来自不同的城市。虽然求学和工作节奏各不相同,但他们竟然在广州这个大城市相遇,这种缘分让庞洪雨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次见面时,郑益龙向她分享了自己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军人。”他说这话时,庞洪雨记得他眼中那股坚定的光芒。她深深感受到,这个男人的眼神里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仿佛闪烁着某种力量。
庞洪雨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2005年,她被保送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为了一名研究生。那时,她就开始为将来找到一份教职工作而努力着。在与郑益龙相识后,他们约定,即使不能常常见面,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联系。工作和学业固然重要,但他们也会彼此理解和支持。
2009年,他们结婚了,走过了3年的恋爱时光。这3年里,庞洪雨对郑益龙的了解越来越深,她的爱与尊敬也愈发深厚。
在庞洪雨眼中,郑益龙是铁骨铮铮的军人,却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作为政工干部,郑益龙虽不在前线冲锋,但每次任务中,他总是会把战士们安排到安全地带,自己冲在最前面。私下里,他爱开玩笑,和战友们关系融洽,厨艺也不差,经常亲自下厨为大家做饭。
对待庞洪雨,他从来不显得高高在上,反而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每次休假回家,他总是主动承担家务,做饭、洗碗、照顾她和孩子,让庞洪雨感受到满满的温暖。每当这一刻,他们仿佛忘记了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感受到一种平凡却无比珍贵的幸福。
然而,2013年3月1日的这一天,庞洪雨再也没有机会体验到那份幸福。下午2点左右,她和儿子刚刚在家午睡醒来,开始玩耍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得知郑益龙跳江救人,却因体力不支,被水流冲走。电话一挂,她的身体瞬间失去力量,抱着儿子瘫坐在地上,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
那一年,庞洪雨正在广东省商业职工技术学校做讲师,丈夫郑益龙也在军营里工作,尽管他们的职业稳定,但收入并不高。为了买房,夫妻俩的经济状况一直捉襟见肘。郑益龙的一些朋友劝他转业,做生意,承诺能赚大钱,但郑益龙始终没有动摇,庞洪雨也从不想让他为家庭放弃梦想。
早在2006年,他们交往时,庞洪雨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军嫂,她需要承担的责任远超常人。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不易走的路,尽管困难重重,她也做好了面对挑战的准备。
庞洪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郑益龙在执行任务时一定要记得家人,记得她和年幼的儿子,平安归来。郑益龙答应过她,但最终还是未能履行这个承诺。
庞洪雨后来得知,郑益龙和岳父看完病后,路过西提码头时听到有人落水。他没有丝毫犹豫,脱下军装和鞋子,跳进珠江,迅速救起了落水者陈永标。陈永标因跌入江中体型较胖,救援难度极大。郑益龙带着他在急流中挣扎,但因体力透支,最终被水流冲走。
陈永标事后回忆,当时他看到郑益龙“嘴唇都已经发黑了”。当水流将他们冲开时,郑益龙已力尽,他最终被冲到远处,永远没能上岸。
庞洪雨接到部队通知后,痛苦的等待着救援的结果。部队派出7艘船和6名“蛙人”展开搜寻,但始终未能找到郑益龙。直到第4天,3月4日晚,郑益龙的遗体在距离落水地点约500米的江面被发现。
从此,她与丈夫阴阳两隔。这对曾经的恩爱夫妻,永远也再也不能重逢。
郑益龙牺牲后,庞洪雨痛苦了许久。然而,她最终还是从中获得了一些安慰。3月26日,组织决定追授郑益龙为“为民献身的忠诚卫士”。当天,庞洪雨代替丈夫,走上领奖台,接过了勋章和证书。
多年后,当庞洪雨继承丈夫遗志入伍时,她依然记得那一幕。当她站在台上,看到台下的军人时,她仿佛看到郑益龙依旧站在他们中间。她明白,不管是他,还是这些军人,都曾经历过送别战友的痛苦,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哪怕付出一切。
庞洪雨在2023年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继续在武警广州市支队做着政治工作。她坚持着“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誓言。她逐渐适应了军人的角色,并且获得了认可。她知道,她不仅是在继承丈夫的事业,更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
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家庭的责任。郑益龙牺牲后,她依旧承担着照顾长辈和儿子的重担。10年来,庞洪雨默默无闻地赡养着两边的长辈,尤其是郑益龙的父母,从不抱怨。她还将丈夫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教导他要像父亲一样勇敢、坚韧。
庞洪雨,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和军人,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