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歌手“小邓丽君”到越剧天才少女“越剧十秀”,许志英用她的艺术人生写就了一段传奇。
1984年,那场江浙沪三地青年演员同台竞技的电视汇演,评委席上坐着宗师徐玉兰,15岁的许志英一头油亮发髻,眼波流转中唱腔已显锋芒。她与单仰萍、钱惠丽并称“越剧十秀”,演出结束后,徐玉兰当场收她为徒,梨园圈子里传开了这件大事。拜入徐派门下极为不易,师父徐玉兰严厉著称,练《哭祖庙》时,那飞跪跪步反复摩擦膝盖,把脚背磨破疼得厉害,却只有徐老师的刀子眼神盯着,期待她超越自己。
她曾演吕布剑眉星目,《吕布与貂蝉》的剧照还在杭州越剧团档案中留存,舞台上的她霸气十足,观众送的鲜花堆满后台。演贾宝玉时金冠红袍,演刘谌则铠甲长剑,捧回全国戏剧荧屏奖时,团长拍着肩膀夸她是“团里的台柱子”。
然而,戏路正顺时,她却沉迷邓丽君的歌声,录音机里《甜蜜蜜》《小城故事》旋律飘进了练功房。老戏骨皱眉质疑:不钻研徐派,反爱这靡靡之音?没人当真。直到她递上辞职信,宣布出国学唱歌,圈里炸锅。九十年代,体制内抢破头,她却扔掉金饭碗去海外,外界议论纷纷,有说她疯了,有传她国外有情人。她采访时淡淡一句:“就是迷上邓丽君,想把她唱好。”轻描淡写,却斩断了十多年苦练的戏曲生涯。
千禧年后,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灯光下,她身着露肩礼服,唱《我只在乎你》,台下华侨观众泪眼婆娑,有阿姨感叹“活脱脱是邓小姐转世!”马来西亚报纸头版刊她照片,题为“小邓丽君惊艳狮城”。国内戏迷看到报道,恍惚不敢相信当年那个“哭祖庙”的红楼小生怎么摇身变麦克风前的流行歌手了。
回国后,许志英依旧精彩。2011年杭州大剧院越剧节海报,她名字居中。上半场徐派唱腔《北地王》,头戴翎子,背插靠旗,声线清越高亢;下半场换亮片礼服,唱《千言万语》转调柔软如丝。有人质疑她“两头不靠岸”,更多观众却刷屏点赞:“祖师爷都追着喂饭吃呢!”
2025年徐玉兰诞辰纪念会上,她素衣排在弟子队伍,唱集体纪念曲时眼中闪烁着光芒。老戏迷弹幕怀念:“徐老师当年夸阿英嗓子透亮,不知如今是否还记得她的好?”隔年黑龙江卫视春晚,她在冰天雪地舞台唱邓丽君歌,吐出的白气和歌声交织,让南方观众直跺脚。
近两年,她更忙于央视评委席,面对年轻选手飙高音皱眉叮嘱:“气息要沉下去。”节目播出后网友质疑“徐派传人评流行歌坛合适吗?”立刻被粉丝反驳:“你听过她唱歌吗?”其实,她每次登台的风格早有答案:唱越剧规规矩矩,唱流行歌却闭眼摇麦克风支架,尽显不同气场。
有人问她转行后是否后悔,她笑摸鬓角说:“哪天我唱不动《哭祖庙》了,才算后悔。”
如今,许志英在舞台上轻唱邓丽君旋律,低吟越剧华章,她的声音在央视评委席间久久回荡,艺术人生依旧传奇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