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95版“神雕”,沉溺在“小龙女”的美貌中。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不管是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还是家里的挂历,甚至是同学的贴纸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定是李若彤饰演的“小龙女”。
她一袭白衣,眼神清冷,气质脱俗,简直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神仙姐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若彤版的小龙女,就是我心里“美”的代名词,是公认的、无可争议的颜值巅峰。
可是,人总是会变的,审美也是一样。
后来,我又重温了一遍,想找找当年的感觉。结果,当年那个让我觉得“仙气飘飘”的小龙女,依然很美,但我的目光,却被另一个角色牢牢地吸引住了。
长大后回看才发现,剧中的“郭襄”竟然藏着一种别样的美丽,甚至在某些瞬间,我觉得她比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还要动人。
所以,如果现在非要我在95版《神雕侠侣》里选一个最美女星,我可能真的要“背叛”童年的自己,放弃“小龙女”,把宝贵的一票投给“郭襄”。
咱们得先公平地说一句,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她的美是毋庸置疑的。那是一种 “清冷之美”。
金庸原著里的小龙女,常年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古墓之中,不谙世事,情感淡漠。
她的世界很小,只有师父、武功和后来的杨过。
李若彤抓住了这个角色的精髓,她把小龙女那种与生俱来的疏离感,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你看她出场的时候,白衣胜雪,面容清丽,眼神里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这种气质,让她在当时一众活泼艳丽的女主角中,显得格外突出。
她就像一座冰山,美丽、圣洁,但同时也充满了距离感。
正因为这种距离感,让她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神雕女神”,是挂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及的白月光。
在那个年代,这种“女神范”的审美非常流行,大家都觉得,真正的美女就该是小龙女这样的,完美无瑕,仙气飘飘。
然而,也正是这种极致的“仙气”,在多年后重温时,让我产生了一丝微妙的感觉。
小龙女的美,有点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绝美画像,你明知道她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人间的烟火气。
她的一切情感似乎都只围绕着杨过一个人,喜怒哀乐的起伏相对较小。
甚至有部分观众在回顾时会觉得,李若彤的扮相虽然经典,但对照原著中十几岁少女的设定,会显得稍微有些成熟和“老气”。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演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她演得太“准”了,精准地还原了小龙女那种超凡脱俗、内心世界相对单纯稳定的状态。
可也正因如此,这种美是静态的,是模板化的。
它很经典,但可能也因此少了一些鲜活的、能让你心头一颤的惊喜。
如果说,李若彤的小龙女,美得像一幅静置在古墓中的绝美画像,清冷、典雅,让人只可远观。
那么,接下来要登场的这位,她的美,就是一首活泼灵动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的跃动感。
她便是人见人爱的“小东邪”郭襄。扮演者,是名气不如李若彤的李绮红。
当年的李绮红,其实接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25岁了,要去演一个16岁的少女,难度可想而知。
但她一出场,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她那张天生的“娃娃脸”,配上明亮会说话的大眼睛,简直就是郭襄本人从书里走了出来。
郭襄的美,和小龙女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她不靠“仙气”,而是靠一股子挡不住的“灵气”。
你看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成月牙,嘴角是抑制不住的甜美,那种纯真和娇憨,是有感染力的,能瞬间融化你的心。
这种美,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亲切的,就像一个你从小就认识的、特别可爱的邻家小妹。
就连金庸老先生本人,都对李绮红的表演赞不绝口,认为她是“最有灵气的郭襄”。
要说最能体现郭襄灵动之美的瞬间,那必须是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名场面了。
当杨过在她面前摘下人皮面具的那一刻,李绮红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
她没有用什么夸张的动作,比如捂嘴尖叫,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其细腻的微表情,将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来仔细回味一下那个镜头:杨过揭开面具,露出一张清癯俊秀的脸。郭襄先是微微一怔,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那一瞬间的震惊和不可思议,全写在了脸上。
紧接着,她的眼神里开始泛起光亮,仿佛有星星在闪烁,充满了惊喜和倾慕。
然后,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带着三分羞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最后干脆害羞地转过身去,用一个背影来掩饰内心的狂喜和悸动。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自然生动,没有一丝一毫的扭捏和做作。
就是这一连串的反应,把一个十六岁少女见到心中大英雄真面目时的那种震撼、心动、娇羞和喜悦,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少女感和灵动,是任何精致的妆容和服饰都无法替代的。
它让郭襄这个角色瞬间就“活”了起来。
她的美,是动态的,是充满故事感的。
你看着她,就能感受到她澎湃的生命力。
可以说,李绮红的这段表演,不仅打动了剧里的杨过,也打动了屏幕前所有的观众,成为了后续版本都难以超越的标杆。
如果说,仅仅靠外貌和灵气还不足以让我把“最美”这一票投给郭襄,那么,真正让我彻底“倒戈”的,是这个角色本身无与伦比的性格魅力。
咱们常说,一个人的美,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套用在郭襄身上,就是我们初见于她的娇俏,但最终彻底爱上她,是因为她的灵魂。
郭襄这个角色,在金庸的笔下,本身就是极其出彩的。
她被称为“小东邪”,身上既有外公黄药师的潇洒不羁、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又有父亲郭靖的忠厚仁义,还继承了母亲黄蓉的冰雪聪明。
这种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度,是小龙女那种相对单一的“绝缘体”人设所不具备的。
小龙女的世界很纯粹,只有爱与不爱;而郭襄的世界,却五彩斑斓,充满了侠义、友情和对大千世界的好奇。
你看她在剧中的表现,她可以和西山一窟鬼这样被主流社会视为“歪门邪道”的人称兄道弟,也能和贩夫走卒打成一片。
在她的眼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真心与否。
这种超越阶级的豁达与真诚,让她的美丽有了一种“厚度”。
她不仅仅是一个长得好看的富家小姐,更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广阔胸襟的江湖儿女。
当她为了劝阻杨过不要轻生,毅然决然地从绝情谷纵身一跃时,那种勇敢和炽热,让她的形象瞬间变得无比高大。这份美丽,是有筋骨、有温度的。
相比之下,小龙女的美,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被守护的美。她美好,但她需要杨过为她对抗全世界。
而郭襄的美,则是一种主动的、具有感染力的美。
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去温暖整个江湖。她对杨过的爱,虽然最终没能开花结果,但她却能将这份爱升华,从最初的占有欲,转变为真诚的祝福,最后断情出家,开创峨眉一派,将这份“求而不得”化作了另一番传奇。
这种心胸和格局,让她的“美”超越了单纯的儿女情长,抵达了一种更深邃的境界。
所以说,是郭襄完美的性格,给她本就出众的外貌,带来了一层无与伦比的“美貌加成”。
九十年代,大家对于“美女”的想象,往往是偏向于那种高高在上的“女神”形象。
她们要完美、要典雅、要带点距离感,就像橱窗里的精致娃娃,让人仰望。
李若彤的小龙女,恰好完美契合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审美。她就是那个年代的“顶级女神”。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我们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大家不再只迷恋那种遥不可及的完美,反而开始更加欣赏那些真实、鲜活、有亲和力的美。
从“女神”到“邻家小妹” ,从“完美偶像”到“有趣的灵魂”,我们开始发现,一个人的可爱、真诚、善良和有趣的性格,远比一张毫无瑕疵的脸蛋更具吸引力。
在这种审美趋势下,郭襄的魅力就被重新发现了。
她就像我们身边那个最受欢迎的女孩,也许不是班里最惊艳的班花,但她性格开朗,对谁都好,跟她在一起永远不会无聊。
她的美,是接地气的,是能让你感到快乐和温暖的。
如今,在很多社交媒体的讨论中,无数网友都把95版的郭襄奉为自己的“童年白月光”,这足以证明她穿越时光的魅力。
人们发现,原来那种灵动跳脱、元气满满的美,同样可以如此深刻地烙印在心里。
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讨论谁“最美”,并不是要否定李若彤版小龙女的经典地位,她依然是无法被替代的。
我们只是在长大后,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元的审美角度。
我们终于能够欣赏到,除了清冷孤傲的“仙女之美”外,还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女之美”。
不知道各位朋友,你们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