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孙俪她到底是怎么想的?搬到英国就真能逃开这些“无聊”的争议了吗?我昨天刷到那个新闻,真是让人觉得又好笑又无语。一个明星的私生活,到底能有多私?难道明星就是天上的神仙?想吃喝玩乐想移民?没人管。结果孙俪一说自己“未来会定居上海”,反倒让点赞变成了喷子们的痛点。那会有人信吗?我看他们也就笑一笑,心里暗想:反正你也没说绝对。
就是说,明星什么都不干,光说自己要“定居上海”。怎么感觉像是在打一些旗号,用来摆脱“移民风波”的猜测?不过你要说她真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再去英国”,那还真不如直接说:我现在还在英国。场面就尴尬了。一个明星一个人站在风口浪尖,似乎什么都不能说错。其实也挺简单,闹够了就赶紧低调点。今天你说你还在英国买房子,明天又说要回上海旅游,结果所有人都等着下一场“炒作”。
难得的是,这次风波还没完。有人说,“是不是忘本了?”有人觉得“移民是个人自由”,也有人直接骂“人家有钱想去哪就去哪,凭啥你们指指点点”。看了这些评论我就烦。你说一句“我想去国外生活”就成了‘忘本’的罪?我都觉得搞笑。明星的“忠诚”似乎成了一个笑话。之前谁不是飞来飞去,说自己“热爱祖国”,现在不也是以脚步跨国吗?就像有人说,“那你去倒也行,别折腾那么大动静,闹得像上演啥大戏”。
这不是个小事。这“移民”标签一出来,像开了锅的炸锅一样炸裂。照片、微博、八卦、分析。一堆人站出来,说孙俪“变了”,说“她不忠诚”,有些还真把她当成了“卖国贼”。你说你要真拿到这个标签,心里气不气?我就看得无比荒谬,明星的私事变成了“公事”,还要被贴标签。是不是有人觉得,只要不在自己家门口移民,就成了“忘本”。你把“爱国”挂嘴边,结果人家只是换个环境活着。到底哪错了?
我其实挺想问一句:你们能不能别像喝了兴奋剂一样情绪化?人家孙俪也不是第一天活在公众视野里。她发文说未来可能会在上海定居,既没承诺,也没否认,那不就是个“可能”的事情。有人硬说“这是抗议移民潮”或者“答应不了公众的期待”。我就想笑,她能把“未来会在上海”写得那么模糊,说明根本没想得那么复杂,只是想说句自己未来的打算。可偏偏有人喜欢把这点一句变成了“忘本”。
还有那帮批评她演技的家伙。你看那评论员,说“孙俪不够百变”,然后一堆网友就跟着起哄,觉得“人家都拿奖拿到手软了,还不够好”?我看也就笑笑:你们到底看了几场戏?孙俪演的甄嬛、周莹,那可是爆款,要论能力不差,可你们有多少人真正懂表演?也就是说,行业里都认可的“实力派”,在一堆人眼里还是“结构化”或者“老套”,真让人觉得所有评价都成了个笑话。
我说一句:你硬给人扯上“标准”,扯上“专业”,但又让这些“标准”变成了泡沫。没有一个“好演员”的定义是唯一的。有人喜欢演绎“多面”,有人喜欢“深沉”,有人喜欢“接地气”——这些都是偏好罢了。孙俪有奖有作品,有实力有粉丝难道还不够?结果呢,行业各种“批评”一套套的出来,把“真实”的评价变成了“我觉得她怎么怎么”。
不过明星能走到今天,谁不想低调点?可是你低调不过去,舆论就会用放大镜,把每个细节放大到极致。那天看到一个段子,说“明星就是‘你说的都是真的’的活标本”,我一边笑一边想:倒也不至于。这些人“质疑”孙俪,不就是把她放在了“英雄榜”上,把她当成了“民族英雄”一样看待?真要说“忘本”,那我估计咱们也就习惯了。
这片段就那么回事。风没停过,愣是被弄得像个无限循环的影视片段,每一秒都在翻新话题。你还能指望谁?明星自己?公众?媒体?还是粉丝?都还在争论“忠诚”“演技”“到底该不该移民”。反正我只想知道,这种“争议”什么时候能结束?明天还会有哪个明星跳出来,嘴里说个“未来还在国内”,然后下一秒又在国外置办房产?这就是娱乐圈的游戏规则,没人会一直遵守,也没人会真正离得开。
我就是想问:你们还相信明星的“忠诚”这玩意儿吗?或者说,这些所谓的“真心”到底还有没有?你以为“热爱祖国”就真能堵住所有质疑?还不就是一个勉强的面子问题,要面对的还是时间。下一次你还会相信哪个明星的“承诺”?还是说,下次又吃着瓜看谁被“忘本”了?这场戏,真是越演越长了。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