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里出了个演员,他演得好得很,可就是没人知道他叫什么。”这是《白鹿原》播出时陕西茶馆里大叔一句直白的话。他说的是那位倔强的“黑娃”——观众记住了角色,却叫不出演员的名字。这个频频被提,但名字却被忘的演员,叫姬他。
姬他1981年出生于西安,祖父是博物馆馆长,父亲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家里艺术氛围浓厚。小时候他最喜欢拿画笔描摹眼前风景,高中凭画艺获西安美术学院保送资格。本来画画能走一辈子,可在高三那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表哥张嘉译领奖,说话那股气场瞬间让他动了心——“原来表达自己还可以演戏”。他坚决放弃美院保送,三个月埋头艺考,终于拿到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
北电四年,他没玩花里胡哨,只泡排练室和剧组,演配角、跑龙套。2003年《致命的承诺》里,他演了第一个带台词的小角色;2004年张嘉译推荐他出演《萍踪侠影》侍卫甲,虽然出镜时间短,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镜头记忆”的力量。张嘉译对他的要求严格,从动作到神态无一放过。姬他把表哥的指导看作镶在心里的准则:“配角也能演出主角的分量。”
接下来的几年,他在《你是我兄弟》《瞧这一家子》《一仆二主》等剧里当配角,但每个角色他都认真打磨。比如《软弱》里,他去城中村观察半个月,说话带着天津混混口音;《悬崖》里饰演任长春警察,那场发现上司是特务的眼神戏,让导演当场拍板:“这小子有戏。” 依靠任长春这个角色,他收获了首个最佳男配提名,这也是他第一次被观众开始注意。
2017年,《白鹿原》的播出成为姬他演艺生涯的重大转折点。张嘉译将剧中关键角色“黑娃”推荐给他时,姬他内心既兴奋又忐忑。他坦言,接到这个角色时第一反应是“我能演好吗?”为了尽可能还原关中大地上那个复杂而真实的黑娃,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前半年,他住进了陕西农村,融入当地生活,每天跟着乡亲们下地干活,学习农活的技巧,还挖土、背诵与剧中角色相关的诗词。此外,他刻意练习地道的关中方言,甚至坚持每天跑十公里来保持体力和耐力,为的是能更好地应对角色的高强度拍摄。
剧中有一场酒戏,姬他为了真切表现黑娃饮酒后的状态,实打实地喝了三碗白酒,硬撑着完成了拍摄,丝毫没有敷衍。他用身体和情感去承载角色的每一个细节,力求让观众感受到黑娃的生命力与挣扎。还有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祠堂戏,姬他在现场等候了两个小时,保持高度的情绪集中,直到导演喊拍,他猛然拿起一把板凳狠狠砸向牌位。那一刻,积压已久的愤怒和压抑在他身上爆发出来,荧幕上的黑娃眼神充满了愤怒和挣扎,这份情绪感染了无数观众。
《白鹿原》播出后,黑娃的形象迅速成为讨论的焦点,微博热搜榜单上“黑娃”多次登顶,观众纷纷好奇这个角色到底由谁饰演。姬他因此一时间被更多人认识和关注,但他自己依然保持着低调和专注。在2018年的某次颁奖典礼上,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捧起“年度关注演员”奖杯时,最想感谢的还是表哥张嘉译,以及自己一路走来的坚持和努力。
这部剧之后,姬他拒绝了大量偶像剧的邀请,坚定地选择演出更为接地气、更具生活质感的角色。在2019年的《装台》中,他饰演了工地上的老实农民工“大雀”,为了让角色更加真实,他深入观察农民工的生活细节,从他们说话的语气、身体动作到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都反复揣摩模仿,甚至亲自走访西安劳务市场,力求角色言行举止尽善尽美。
“大雀”的形象鲜活而真实,让观众在观看时完全忘记了姬他曾经演过黑娃。他成功地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有人评价:“这人把角色演活了,却依然不红。”这句话成了姬他的标签——“戏红,人不红”。在娱乐圈的浮躁和热度追逐中,姬他选择了脚踏实地的演艺路线,用一个个扎实的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尊重,但始终没有迎来爆发式的明星光环。
姬他的故事,是一个演员以实力证明自己,用真诚和敬业回应外界质疑的写照。他没有刻意炒作,也不追求流量,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角色,逐渐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黑娃和大雀,这些从银幕走出来的普通人形象,成为了他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姬他已经42岁了,虽然没有成为娱乐圈的超级明星,但他依然住在北京的老胡同里,生活简单朴实。小区里的邻居们都亲切地喊他“大雀”或者“黑娃”,这是他在《装台》和《白鹿原》中塑造的两个经典角色。每当听到这些称呼,他总是笑着回应,毫无架子。与很多明星的高调不同,姬他不参加综艺节目,也不炒作绯闻,社交媒体上很少看到他的个人生活,更多的是一些角色剧照和他对拍戏心得的分享。他常说:“演员最终还是得靠作品说话,其他都只是浮云。”
张嘉译曾评价姬他:“他能沉得住气,熬十年不红也值得。”这句话道出了姬他的执着与坚持。十多年来,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磨自己的演技,默默积累角色经验,用实力赢得导演和观众的认可。
姬他的敬业精神也体现在拍摄现场的点点滴滴。比如在战争题材电视剧《冰雪尖刀连》中,他饰演志愿军英雄杨根思。拍摄时,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度,他只穿着单薄的军装坚持训练和拍戏。雪地卧伏的场景里,他冻得全身僵硬,但始终保持专业,丝毫没有出戏。还有在《大唐狄公案》中饰演文官理事大人,以及在《护宝寻踪》中扮演质朴的文物员,姬他都用心揣摩角色的生活细节,力求每一个动作和神态都贴近角色的身份和背景。
拍古装戏时,他曾在吊威亚的过程中不慎扭伤脚踝,尽管疼痛难忍,他依然坚持说“没事,歇两天就好”,表现出极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这些细节都显示出姬他对演戏的热爱和敬畏,他不追求浮华的明星生活,而是愿意用时间和汗水打磨每一个角色,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姬他从不追逐流量和名气,他始终专注于用自己的演技塑造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角色。虽然他和张嘉译是表兄弟,但在合作中,他从不借助这层关系来宣传自己,所有的认可都来自他对角色的用心诠释。姬他坦言:“我确实靠表哥入行,但靠实力继续走下去。”观众或许不记得他的名字,却深深记住了他所演的任长春的那一抹复杂眼神、黑娃的倔强与坚韧、大雀的朴实与真诚,这些角色仿佛真实地活在观众心中。
如今,姬他依然保持低调。他并不急于成名,也不刻意制造话题,而是选择静下心来细细打磨每一个角色。他认真研究剧本,揣摩人物心境,花大量时间访谈了解角色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细节。每一个角色的诞生,都是他对表演的一次深入探索和真情投入。工作之余,他喜欢回到西安老家,坐在熟悉的街巷品味羊肉泡馍,借着这片故土的气息给自己鼓劲。那句“自己骨子里的劲儿”,是他自我鞭策的精神密码,提醒自己脚踏实地、坚守初心。
来自西安城墙根下的他,骨子里带着浓浓的西北汉子气质——坚韧、朴实、执着。这些品质深深扎根于他的演艺生涯,也让他在复杂多变的娱乐圈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坚守。姬他相信,娱乐圈不会忘记那些踏实演戏、尊重角色的人。他用心诠释的每一个人物,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地播种在观众的心里,静静生根发芽,生出持久的共鸣。
姬他的故事,是一个演员如何用扎实的演技回应外界的质疑,如何用一幕幕生动的表演撕掉“关系户”的标签。他没有成为光芒万丈的超级明星,但却成为了行业里尊重角色、敬畏表演的活生生的典范。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演员不是靠流量和热度,而是靠不断打磨的专业和真诚的情感,才能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