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影院举行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北美的首映式。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应邀出席,并与美国各界人士及华侨华人代表一同观影,8月15日该片将在全美正式上映。
这部影片不仅在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观影热潮,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已经相继上线。影片真实的质感与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揭示,无疑成为了其最大卖点,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影院。
自上映以来,《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已经突破20亿人民币,预计最终将达到40亿。这一成绩相当惊人,按40元的平均票价计算,意味着几乎有近亿人次走进影院观看。然而,实际观影人数可能更高,因为该片在一些地区票价较为低廉,许多地方的票价仅为30元左右,最多也不过40元。
影片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观众,是因为其精准刻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国观众的深刻共鸣,也恰恰反映了日本右翼对这部影片的激烈反感。《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尽管国内热议,甚至在日本也有相关报道,尤其是日本右翼的强烈反应尤为引人注目。那些右翼分子口口声声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甚至声称伤亡人数被“造假”,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事实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7月30日之后,相关的右翼报道被迅速删除,这显然表明日本右翼对于这部影片的反应已经“破防”。
那么,这部影片到底具备怎样的力量,令日本右翼如此反感呢?答案或许在于其传达的“真实感”。《南京照相馆》通过大量细致的日本军人互动细节,展现了一个令人无法否认的历史画面。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影片中的角色与细节几乎让人产生错觉,仿佛这些人真的是日本人。尤其是演员原岛大地所饰演的伊藤秀夫,其表演无可挑剔,正是凭借他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才得以将这个角色演绎得如此生动。
影片的切入点也恰到好处。它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真实罪行影像为基础进行创作,而这些照片中的一部分,甚至是西方人,乃至日本人自己拍摄的。这些影像和证据没有任何空间可供篡改或否定,日军的暴行被一幕幕真实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训练刺刀、万人坑、河前处决、婴儿被摔死,还是“火人”般的烧焦尸体,这些场景让观众无法淡然视之。
更重要的是,《南京照相馆》并未像《南京!南京!》那样试图美化日军或突出他们所谓的“人性”。《南京!南京!》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但它并不适合作为一部爱国教育片。该片中的日本士兵试图描绘出某些“人性的闪光点”,比如最后的自杀,虽然这些在抗战时期也确有其事,但这种处理手法显然与爱国教育的诉求不符。而《南京照相馆》则将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展现得更为直白,不做任何修饰或妥协,避免了以往影片中常见的描写“善良日本人”的尴尬情节。
这部电影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根源,明确指出这不仅仅是某些日本军官的临时决定,而是日本高层有意识、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它的目的明确,是为了震慑中国民众,迫使其屈服。这种直面历史真相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不仅比历史书籍更加生动,也成为了一堂极为感人的爱国教育课。
没有过多煽情、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救世主式的情节,《南京照相馆》始终保持着一种压抑而真实的氛围。正是这种真实感,使得这部影片具有了无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影片能够诞生,继续为观众呈现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