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浮华的娱乐世界里,谁能没有一丝偷天换日的欲望?仿佛自古有一种潜规则,谁不想用别人打磨出来的镀金外壳来换取自己的黄金岁月?最近,国内一档由谢霆锋主理的美食综艺《一饭封神》便无声无息地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凭借着相对不小的收视和热度,它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然而,随着节目的曝光,不少网民用挑剔的眼光观察,惊愕地发现——这档看似新颖的节目与Netflix的爆款《黑白大厨:料理阶级战争》在赛制、镜头语言乃至场景布置等方面,几乎是如出一辙,简直是“毫不掩饰”的模仿。于是,抄袭的指责随之而来,韩国媒体也开始质疑其版权是否合法,纷纷发声。
若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抄袭有段位可言,那么《一饭封神》或许应该自豪地佩戴上一枚“像素级复制”奖。两者的赛制构成几乎毫无区别,均是100位厨师分成两队对抗,且赛制中的角色设置、台前幕后等都高度雷同。前者16位名厨与84位新秀厨师对阵,后者则是20位顶级大厨迎战80位草根厨师,这种“精英对草根”的阶级之战,无论是在《黑白大厨》中作为对韩国社会阶层固化的隐喻,还是在《一饭封神》里沦为单纯的竞技模式,似乎都缺乏了应有的深度与社会反思,只剩下了形式的空洞。
尽管大多数人会认为抄袭是不光彩的行为,但似乎总有一些例外,譬如我们熟知的某些改编歌曲,如《不得不爱》和《天涯》,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原作的魅力。可惜,这种“改良”的手法,在《一饭封神》上并未得以体现。它的所有细节,都不过是《黑白大厨》的复制与重现。场景布局、镜头切换,甚至参赛者的服装和昵称使用规则,都与原版如出一辙,令人大跌眼镜。某段试吃环节,布景、灯光和镜头运动轨迹的相似度,几乎令人怀疑自己是在看一模一样的节目,堪称“逐帧复制”。
面对这一系列质疑,节目组辩解称已购买版权,但韩国Netflix方面却在第一时间否认了授权,并表示正在考虑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可见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心态,早已成为国内综艺的惯例,也进一步拉低了内娱的国际形象,激化了公众的负面情绪。
近几年,类似的抄袭事件屡见不鲜,已经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行业惯例。根据韩国内容振兴院的报告显示,2016至2025年间,韩国18部综艺节目遭到20次抄袭,而其中19次均来自中国。诸如《向往的生活》、《中国有嘻哈》这样的大型综艺,几乎都存在着过度依赖外来模式的现象,成为国内综艺业的一大顽疾。某些制作公司则直言不讳,称购买国外版权不仅需要支付高额授权费用,还要面临文化适应性差的问题。而直接借鉴国外成功的框架,无疑降低了风险并大幅节省了成本。
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短视频和快节奏娱乐的时代,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不得不依赖于“强冲突”和“高话题”来制造戏剧性。然而,国内团队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深度开发,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捷径”来实现吸引力。比如,《一饭封神》虽然请来了刘嘉玲、蔡卓妍等明星助阵,但节目的核心依然是对《黑白大厨》的模仿,这样的内容空洞无力,批评声自然四起。国内综艺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招商、轻内容”的倾向,广告商更关注的是节目是否有流量,而非它的创新性。这种现象无疑进一步促使制作方走向“安全牌”,只要能够保证基本的热度,便可获得广告主的青睐。
然而,无论在任何领域,抄袭永远不应成为一种常态。作为观众,我们不能纵容这种风气,也不该为这种偷天换日的行为买单。虽然我们常常指责他国的剽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在娱乐行业中,我们与他们又有何区别?但或许,我们并非无望。随着网络环境的发达,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监督,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必定会有属于中国的原创综艺崭露头角,展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风采。
愿这个娱乐行业能早日洗净“模仿”的尘埃,迎来一个崭新的原创时代,让那些真正有创意的节目得以盛开。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的大树,成就属于我们的辉煌。